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兴义市 >> 兴义市环境 >> 正文 >> 正文

文化丨兴义特色民居桃源石寨雨补鲁兴

来源:兴义市 时间:2017-8-27

  早在魏晋时期,大文豪陶渊明就创作出一篇经久流传的顶级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文中的世外桃源景象虽为虚构,但依然让人们向往不已。或许,世事就这么巧合,在我们偏远的黔西南州兴义市,的确还真有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地方。

  在距兴义城区三十多公里的清水河镇,有一个叫雨补鲁的自然村寨。与其他村寨不同的是,这个寨子建在一个天坑里,而且进出村只有唯一的一条道路,形成了易守难攻之势。大量的百年建筑在这个寨子里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有的房子甚至没有深挖基础,建在了原生的石板之上。

  雨补鲁村子中的吞口实心面具

  走进雨补鲁寨子,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那粗壮的百年古榕,树冠像一把庞大的雨伞为村民们遮挡着烈日阳光,树根像撒开的巨掌向四周伸展开来,五根“手指”有力地将地上的石头牢牢地抓住。树下有类似举重运动员练功时用的杠铃般的石锁,上面刻有文字,看得不是十分清楚,通过仔细辨别,也只能依稀辨别出书写的内容大约为“此石锁重两百多斤”。在大榕树旁,石梯、石道、石屋,藤蔓顺石壁攀援,让人仿佛瞬间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古代,又似乎回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一户叫陈开国的人家,他的老屋年久没人居住,石拱朝门旁的墙上居然长出了根茎虬枝的杂木树来。老屋门上方的二层楼上,至今还留存着一个带着浓郁民族特色的实心面具,当地人叫它“吞口”。据说,这是专门用来镇邪的怪异面具。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栋房屋是村子里留存下来最为久远的一栋,大约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房屋的柱子、门框、窗棂等用料,大多为材质较好的榔木。村民们自豪地说,电影《云下的日子》拍摄期间,雨补鲁这儿成了重要的拍摄取景地。电影里的许多镜头,就取于雨补鲁寨子。村民陈明华家的老房子也很久无人居住,但其房屋仍然异常牢固。最具特色的,是这房屋竟然没有基脚,石墙的基础就建立在原生的大石板上,两百多年早已过去,但那房屋的石花窗户、石门、石磴,依然完好地保留着。大门左右的前上方,还雕有木质的瓜儿、寿桃等吉祥图案,门口的院坝也全是石板铺就的,在坝坎边还留有一口碓窝。村民们介绍说,当年没有电,老辈人要生活,要打米磨面,全靠着石碓窝、石磨等用具,石磨石碓成了那年月家居生活必不可少的器物。问及村里这些坚固的石屋在当年修建时花费了多少成本,投资了多少钱,村民们均答不上来具体的数字,只说陈姓先人在当年搞建筑时,要舂好几斗辣椒面吃完,才能盖好一栋房屋,耗时耗工也是当年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与今天借助机械,三两下就速成的一栋房屋相比,那可是天上地下,不可相提并论。而那些留存至今,仍然坚固无比的房屋,又简直成了一个个的建筑奇迹。或许,那年代的老辈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做“豆腐渣工程”吧?因为他们都是换工帮忙起房盖屋,是不要主人家付一分工钱的,帮别人也就是帮自己。

  顺着光滑溜圆的石板道继续往上行走,我们就来到了第三户要走访的人家,户主名叫陈玉华,他家的房屋也很古老。最为难得的是,房屋石门上,如今还留存下来一副对联:“宅近青山钟淑气,院引甘泉漱清流”。石门框上有一石牌匾,上书四字:“忠厚传家”。据清水河镇党委宣传委员李克勤介绍,这块石牌匾是今人在一房屋角落看到的,因担心在地上会遭到毁损,遂将其抬出,并安装于这有对联的石门之上。然而,从对联的内容分析来看,“忠厚传家”四个字,与这副对联是不搭调的,其应该另有出处和安置地点。可能是年代久远,与它匹配的对联要么被掩埋于泥土之下,要么就因天长日久雨淋侵蚀而风化损毁。那么,这个村寨的历史到底有多长呢?

  清水河忠厚传家石牌匾

  在村子里,我们遇上一位名叫陈明政的八旬老人。提到村寨的历史,他热心地与记者交流起来。陈老说,他们的祖籍在江西,到这个寨子生活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村寨里的石屋虽然至今还坚固耐用,用作石裙板和陡板石的石料都是整块的大石头,一块就有上千斤,但整个墙身的石头全是人工抬上去的。当年是众多的亲友族人帮忙,喊着号子,就将这墙砌起来了。许多石板上面都有好看的纹理和图案,有的叫“一柱香”,有的叫“满天星”,那全都是用一种叫錾子的工具,靠手工敲击或打凿出来的。

  雨补鲁寨子中墙上的树

  陈明政老人介绍,在雨补鲁寨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都姓陈,是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凉(年——年,湖北沔阳人)的子孙。当年,陈友凉参与元末农民战争,先后夺取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地,胜利后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后与朱元璋抗衡,兵败。陈氏族人担心朱元璋诛连九族,遂逃往人烟稀少而又偏远僻静的贵州境内,来到了黔西南州兴义这个地方。在逃到兴义市清水河镇境内的雨补鲁时,见到这里山清水秀、树木繁茂,地势呈一向上开放的喇叭花,而且其中土壤肥沃,四面环山,底部平坦,水源丰沛,就在山腰的古树群中,一股清泉长年流淌。陈姓先辈于是决定在这里居住下来,并繁衍生息至今,现在已有一寨陈姓人家,共多户多人。

  雨补鲁寨子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就陈氏家族中就有关于“陈氏国公”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相传在雨补鲁寨子的营盘山上,居住着一位高人,人称“陈氏国公”。此人力大无穷,能负重上千斤的重物而行走如飞。当年的营盘山上有座关云庙,陈氏国公为了方便寨子中族人宰杀年猪有块大的垫板,竟然一人从关云庙中背了一块面积有两个平方米的石板回来。从此,村民家家户户在杀年猪时,都将年猪拉这一石板上打理,这石板平整宽大,既好清洗,又坚实牢固。另外,据说陈氏国公用于锻炼身体的石磴(石锁),重达斤,至今保存完好。

雨补鲁村巷

  至于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雨补鲁,有好几个解释的版本,但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雨补鲁是陈氏先祖起的地名,雨指的是风调雨顺,天时地利,而鲁(努)则表示人和。“雨补鲁”,则表示虽得天时地利,但更需后天的努力作为补充,才能最终达到人和的境界,过上幸福的日子。第二种说法,雨补鲁是彝族语言的音译词,雨补鲁,应为“依补努”,“依”在彝族语言中表示“来到,到此”,“努”表示“石板上或石头较多的地方”,而“补”没有实在意义,相当于汉语中的介词“在”。“依补努”连起来,则表示来到喀斯特山洼处居住的人家。哪一种说法更正确,至今尚无权威部门考证,也就无从定论了。

  目前,市文物管理部门和清水河镇党委政府,已高度重视雨补鲁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村寨,对村里那些石屋、石拱门、石锁、石门闩,以及当年拴马的石锁孔等都非常珍视,告知村民要好好保护,并拟将这一自然村寨建成传统民居建筑考察的研究示范点和兴义市新的旅游景点。

责任编辑:石磊马光翠曹松

兴义市新闻中心

兴义市新闻中心新媒体:

微博:

兴义市新闻中心









































白癜风哪里权威
白癜风可以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hj/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