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视频时长15分01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开始,在兴义电影院内及外面露天放映的影片主要是八个样板戏及《地道战》、《地雷战》、《南征百战》、《奇袭》、《打击侵略者》、《小兵张戛》等。当然也有极少的例外,一九七二年,在兴义县电影院还播放过一部影响深远名叫《卖花姑娘》的电影。这是一部朝鲜电影,它由朝鲜人民领袖金正日编制,并导演的影片,讲述卖花姑娘花妮一家的悲惨命运。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笔者当时在兴义马岭小学读三年级,那天早上刚到学校,就从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中得知当天要到兴义城里看电影。八点整,听见学校桂花树下悬挂的大铁钟响起,紧接着又传来集合的呼喊声。待学生们集中后,校长便高声在操场坝的桂花树下宣布,当天要到兴义看电影《卖花姑娘》的消息,并交代每人上交一毛钱,在老师处领票,自己走路去看。兴奋无比的同学们急慌慌地跑到老师处拿到电影票后,便开始结伴而行,往二十八里开外的兴义赶。那天,烈日当空,一路上只见有的同学戴着草帽,没有草帽的则去摘下路边的柳条编成一个圆圈,权当帽子戴在头上遮挡毒辣的太阳。口渴了,大家就近趴在路边的水井喝水,边走边跑赶到兴义,又马不停蹄地寻找电影院。
下午两点钟,电影正式开演。随着影片的播放,情节的展开,我见坐在旁边的两个扎着长辫子、穿着白衬衣的女同学都被影片中花妮的命运感动,不停地用衣袖擦拭着一串又一串不断涌出并爬满脸颊的泪水。笔者眼里也噙满了泪,却始终忍着不好意思哭出来,就仰着头假装转身看后面的同学。这一看不要紧,后面的同学不论男女,个个失声大哭,整个电影院抽泣声一片,此起彼伏,经久不断。放映的都是这些片子,有的电影看了上百遍,以至于对于片子中的台词都能倒背如流,甚至还能哼出背景音乐和电影插曲。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义的电影与录像并驾齐驱,成了“60后”与“70后”人的时代记忆。兴义电影院相继放映了《秘密图纸》、《上甘岭》、《牛郎织女》、《我们村里的年青人》等一大批优秀国产影片。此外,年,作为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也在兴义放映。《追捕》刚一播映,便在兴义掀起了一阵高仓健热潮,高仓健由此成为中国大陆一代人的偶像,许多青年开始模仿那个孤独沉默的“杜丘”。可以说,这段时期的兴义电影院,观众盛况空前,兴义电影迎来了崭新的黄金时期。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兴义只有一个县电影院,每天早上到电影院售票口排队买票的人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从院内开始排队,一直延续到外面多米的图书馆一带。有时早早的排了队,但还是有买不到票的情况发生。到了晚上放电影时,在开映前,站在电影院外的观众,密密麻麻的在路两侧高声喊着:“哪个有电影票?麻烦拿来退……”只要听见有人说“我有一张”,大家便蜂拥而上,争抢退票。因为电影票的紧俏,造成了“黄牛党”的早期雏形。有时候,为了一张电影票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为解决看电影难的问题,政府便开始着手再筹建一个电影院,史称“州电影院”。与此同时,在兴义县不远处的顶效、马岭相继建成了两个电影院,解决了部分区乡群众看电影要跑到县城的问题。
一九八二年七月,中共兴义地委将位于铁匠街的兴义专署礼堂,改造建成了兴义地区电影院,即州电影院。这个电影院有个座位,分甲、乙座,甲座票价一角八分,乙座一角五分。城区有了两个电影院,电影放映时观众拥挤的状况得到一定缓解。尽管条件比以往好了很多,但仍然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由于观众太多,在放映时,一个片子在州、市电影院两处来往放映。有时这边片子完了,要等那边的片子放完再拉过来放。等待期间,电影院要打开电灯,此时便会引来观众一片哗然,一些年轻后生则鼓着腮帮,吹出悠长的口哨。当灯光再次熄灭,观众们就知道片子已经送到了。此时大家自然停止了喧闹,无需任何人提醒,都会很自觉地屏住呼吸,将目光转向屏幕,等待影片的开映。
一九八四年,贵州省计委、建委、文化厅,几家同时联合下拔一百万资金,加上地方自筹,在盘江路建成了有一千三百六十四个座位,分二层座区的人民会场。这一期间,大量外国电影如《流浪者》、《野鸭敢死队》等等纷纷进入兴义影场。看电影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那段时间,一反电影内容常态的功夫片《少林寺》横空出世,并在兴义山城放映。一时间,人们都被这部电影给迷住了。电影里的少林寺和尚,救唐王,除奸臣,扶正义,济穷人,个个身怀绝技,尤其是李连杰的出色表演,不但造就了一代功夫武星,而且还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少林寺和尚的崭新形象。中国是武术之乡,作为国粹的浩瀚武学源远流长,在80年代初期搬上荧屏后,其影响空前。郑绪兰一支《牧羊曲》唱得荡气回肠,传遍大江南北。兴义的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哼唱:“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与此同时,另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即录像的涌入,打破了电影在兴义一统天下的地位。
一九八四年以后,兴义的大街小巷,仿佛只是一夜之间,满大街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录像厅,原来开商店的,纷纷改行办起了无烟的录像室。那段时期,从豆芽街走到街心花园,街道两侧在不到一百米的距离里,就有十多家录像厅。《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武打片充斥着录像室,这些录像片的主题曲在街道两旁随风飘荡。
到了九十年代,电视在兴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十几英寸到二十几英寸;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其发展势不可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通后,人们开始在家中“看电影”,曾经占领兴义人精神高地的电影院已渐渐风光不在,而一个个的录像厅也陆续从兴义的历史舞台上消失。
年,为满足兴义市民观看新时期数字电影的期盼,在兴义电影院原址,按照现代化标准设计建设的四星级城市数字3D影城----兴瑞国际影城开业。影城设施先进,功能齐备,环境舒适,一线岗位全部实行标准站立式服务,并享有全国同步放映电影大片优先权。至此,兴义电影业又以另一种新面孔与市民见面。
高雪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hj/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