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2大类: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少量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钙化有关。钙化需要足够的钙和磷,其比例应在1:1到2:1之间,还要有维生素D的存在。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同时又缺乏紫外线照射的人易发生骨折。摄入维生素D过多也会引起中毒,发生迁移性钙化,导致肾、心、胰、子宫及滑膜粘蛋白钙化。高血钙也会导致肾结石,而骨骼因为钙的流失会疏松软化1。02
维生素D缺乏是种流行病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直接影响骨骼和肌肉系统,与骨质疏松、骨折、肌少症和跌倒密切相关。人体内主要通过测定25-羟维生素D3,即25(OH)D的浓度来评估维生素D的水平,虽然当前没有针对维生素D的最佳水平达到共识,但是大多数专家及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相关指南上,接受的建议为血清25(OH)D<50nmol/L(20ng/mL)为维生素D缺乏,<75nmol/L(30ng/mL)为维生素D不足。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症在整个欧洲可能普遍存在,通过对既往研究的统计得出55,名欧洲人中有13.0%的人血清中25(OH)D浓度年平均<30nmol/L,40.4%的人血清中25(OH)D浓度年平均<50nmol/L8。在我国,有研究显示,在对平均年龄30-80岁,共计37,例男性-年的连续检测中,结果显示,年,男性体检人群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6.61±7.14)ng/ml,年为(18.40±7.44)ng/ml,年为(20.45±7.99)ng/ml,年为(20.20±6.37)ng/ml,年为(21.03±5.60)ng/ml。检测人群总体上处于维生素D缺乏的状态9。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维生素D缺乏人群高达69%、轻度不足人群24%,且发病人群具有年龄、性别、区域性及季节性特点,在妊娠期妇女、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表现尤为严重。老年人需重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ly/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