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60213/4769999.html灾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自发生“5·4”冰雹灾害以来,岑巩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始终把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省委、州委深切地关心和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科学、有力、有序的工作措施,答好灾害应急处置“附加题”。建立“1+7”调度指挥体系,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岑巩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决在灾难面前扛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迅速成立县级应急处置指挥部,统筹灾害应急处置一切事务。结合灾害突发事件性质特点,对作战指挥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建立了“1+7”工作管理体系(“1”即1个办公室,“7”即灾害核查组、群众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灾害重建组、舆情管控组、物资保障组、督办检查组7个工作组)。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各工作组组长坚持靠前指挥,每天深入受灾一线、受灾群众家中了解实情,及时指导干部群众有序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有效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县级领导领衔包乡镇、村负责机制”,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动。为加快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关于明确“5·4”冰雹灾害县级领导干部领衔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干部实行领衔包乡镇、包村负责制度,18名县级领导分别领衔包保羊桥等4个乡镇10个村,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安排2名县领导共同包保。同时,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省州驻岑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组织精干力量到受灾一线包村民组,与所包村组一道共渡难关,共同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把群众因灾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把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建立“多帮一”救援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领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灾害发生以后,县委组织部紧急下发《关于在防雹救灾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紧急通知》,通知下发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成立工作组,组建小分队,积极支援和帮助受灾乡镇和受灾群众度过难关;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战斗在防雹救灾的最前沿,真正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实际行动深入践行初心使命,奋力救灾,以模范行动为党旗增辉;社会各界力量主动作为,积极组织为灾区群众开展爱心捐赠工作,为灾区群众送去矿泉水、蔬菜、方便面、水果等生活物资,助力灾区重建工作。坚持管理“扁平化”,有效发挥作战队伍“战斗力”。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始终以村组为作战单员开展相关工作。为减少指令传达层级,防止出现多头指挥领导情况,所有前往支援的人员力量,统一由村级作战队统筹管理,各乡镇、各部门只需明确带队人员负责联络,坚持全员皆兵,直接接受战队调度管理,在战队统筹下完成指定工作任务,在未完成包保村组恢复重建工作任务时,不能提前退出。坚持救援“专业化”,稳步推进受灾区灾后重建。灾情发生后,迅速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并进一步完善工作管理体系,明确职能分工,提升工作效率,紧急组建6个专业救援小组(电力通讯及道路恢复小组、房屋修复重建小组、恢复生产小组、水利设施修复小组、民生救助小组、卫生和食品安全保障小组)赶赴受灾一线,实施救援工作。因农村房屋受灾数量较大,“瓦匠”成了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县委县政府及时下发紧急工作提示,要求各乡镇部门统筹一切力量,联系“瓦匠”前往受灾一线帮助救灾。坚持任务“清单化”,指导作战队伍迅速投入战斗。在援助队伍抵达前,各村级作战队统筹负责,及时将各村受灾情况摸排清楚,并建立详细台账,锁定急需救援户,分门别类列出重点户、一般户、未受灾户,将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清单化”,待各救援突击队报道后,领取任务清单,直接奔赴作战一线,快速投入战斗。对完成帮助救援工作的,及时与战队进行对接沟通,实行任务“销号”管理。坚持保障“标准化”,确保救援人员全身心投入。为充分保障救援人员人身安全,各乡镇、各部门在组织人员前往灾区开展工作前,第一时间为其购买人生意外保险,并对他们做应急救援注意事项培训讲解,确保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下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在作战突击队抵达受灾一线前,各联络员及时与战队联系用餐保障事宜,村组较近的则在战队就餐,村组较远,帮助联系在当地村民家中解决,有效保障救灾人员用餐。支部建在火线上奏响帮扶“最强音”——岑巩县帮扶榕江率先建立临时党支部侧写风雹无阻向前进——写在岑巩人民顽强抗击特大冰雹、暴风自然灾害之际岑巩县:“四强化”解决党员干部“四不为”贵州省委组织部出台关心一线扶贫干部8举措岑巩县“三加一减”做好党员普训轮训工作岑巩县“”工作法打造非社党建“升级版”岑巩:“五个行动”狠抓党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策划:刘光富
审核:舒选勇
编辑:杨尤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ly/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