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兴义市 >> 兴义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文星化雨润苍生追忆省写作学会原会长袁

来源:兴义市 时间:2023-2-7
                            

文星化雨润苍生

——追忆省写作学会原会长袁昌文先生

高雪

昨夜接到噩耗,我尊敬的袁昌文老师于昨日(年7月14日)上午八时五十五分病逝。从此,再也听不到他的谆谆教诲,再也看不到他的新作面世,心中不免凄然。虽然在他生病之后,心里就明白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初识袁昌文老师,缘于我申请加入贵州省写作学会,那时他正担任省写作学会会长。到省城开会,远远的就看到许多人上前围着一位瘦高个、瓜子脸的长者打招呼。这位长者看上去年过花甲,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很朴素却收拾得干净体面。他始终微笑着,或点点头,或轻声与来者交流。会议开始,他走向主席台正中立有“袁昌文”名牌的位置坐下。我心想难怪这位长者那么有气场,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著作等身的写作学会会长袁昌文老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谦和,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走路很快很轻,说话很柔却极富感染力,一眼看上去就能感受到他强大的磁场和很好的涵养。

或许因为他仁慈宽厚却又幽默诙谐的个性,我一开始就忘了称呼他的“官名”——会长。张口就叫了声“袁老师好!”他也乐呵呵的,说他一辈子没离开学校,很喜欢“老师”这一称谓。就这样,我喊成了习惯,以后再没改过。

袁老师对年轻的写作爱好者非常关心,常常给予热心的帮助和指导。于是,在他退休后的生活中,挤进来许多如我一样的门外“弟子”。听他的许多学生介绍,说袁老师一生痴情于写作,在高校上写作课。国家恢复高考之初,写作课并未列入教学重点,尤其在高校不被看好。有人甚至认为,只有傻瓜才愿意教写作课。因为在当年的气候环境下,教写作课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辛辛苦苦批改作文不说,那些日夜加班批改的作文还不能算入工作量。一年下来,他要批改的学生作文和练习少说也有千余本,额外辅导学生的就更不能纳入工作范围,一切不过是他的“自讨苦吃”。可他却无怨无悔,从不计较,始终欣然为之。

在他的坚持下,他的学生中出了高产作家,有出版一两本专著的,也有出版三五本著作的,甚至有的学生还出了七八本不同体裁的高质量书籍。比如在黔西南州兴义市某公司的老总杨远康先生,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在校时因得到他的辅导,加上杨远康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在当年的全国大学生作文竞赛中,一举拿下冠军,在全国高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诗歌、散文、小说均有涉猎,还多次获奖,并在近期出版了40余万字的长篇科幻小说《飞天密码》。这些成就的取得,与袁老师对他的教育指导和影响不无关系。

年3月,我接手单位领导交办的新任务,担任一档电视栏目的制片。一个县市级电视台,常常会面临尴尬的境况,那就是人和财都非常紧缺,什么都得尽量节省。一个人常常“官兵一致”,采、写、摄、编一肩挑,万金油一样地充当多个角色。那档栏目名称叫“文化兴义”,所做节目自然是兴义的历史人文、民俗民风等内容。这,就绕不开兴义刘、王、何、窦等几大家族的人文历史。为拍摄王家的历史人文,我带了一套摄像机,搭便车只身来到省城贵阳护国路。找到王伯群先生在贵阳护国路的故居,可帮忙王家看门的中年男人告诉我,外景可以随便我怎么拍,内部找不到门钥匙,进不去。看管门的先生没有门钥匙,这不是忽悠老百姓吗?可我又不能直接点破,只得打电话向袁老师求救,说我在护国路吃闭门羹了。

那时正是早上八点钟左右,袁老师在公园里早锻炼,他没有回家,便急匆匆地赶到护国路,问明情况后,就帮着我求起情来。袁老师耐心地和管门的先生说,兴义是王伯群先生的胞衣之地,你看这小姑娘三百多公里之外跑来省城很辛苦,而且是为了宣扬王家的历史功绩,如果伯群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也会同意敞开房门让拍摄的。同时,还列举伯群先生当年如何接待家乡父老,如何热心帮助和热情款待,认识或不认识的兴义人到了贵阳,若有难处,伯群先生定会尽全力相帮,口碑远近闻名。随之赶来的吴尚志先生就证实了袁老师的话。因为他的父亲吴照恩,就是伯群先生帮助家乡人的典型代表。由于伯群先生的全力帮助,使这位兴义的布依族小伙子吴照恩从一名普通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先后担任民国时期大夏大学附属中学教导主任,附属中学校长等职。

房门打开了,我从伯群先生圆顶房的一楼拾级而上,一直拍摄至顶层,并登临圆顶房旁边楼顶最佳位置,拍摄了贵阳都司路大景,街面上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更加衬托出圆顶房的沧桑和寂寞。这为我之前撰写脚本“老宅外车水马龙,老宅内尘封已久……”提供了生动贴切的画面。

从九点四十多分开始拍摄,直到十一点多结束,我欣喜莫名,千恩万谢后准备迅速离开省城返回兴义,进入节目的后期制作。袁老师却通知了学会的杜生权、蔡廷芬等,已在一家餐馆订好了一桌饭菜。离开贵阳护国路王伯群故居时,看管房门的先生悄悄对我说,我是全省唯一登临楼顶和拍摄圆顶房内部环境的新闻记者。

又一次,在我做的节目里,牵涉到省文史馆员邓宗岳的相关资料。赶到省城时,才得知邓宗岳先生已去世数月。正当沮丧地告诉袁老师这一消息时,他说不必难过,还有希望的。随即设法联系到邓宗岳的老伴陈静芳,并带着我赶到贵阳中天大厦,找到陈静芳女士,得到邓宗岳生前著作孤本《桂园诗钞》,困难迎刃而解。

大约在年夏天,学会到遵义道真开展活动。我从兴义经贵阳绕城高速,直接先袁老师一行赶到遵义老城等着学会“大部队”。当时全省各地正下着大雨,有的地方还出现暴雨天气。袁老师出门时,雨特别的大,贵阳人称其为竹杆大雨,雨水在贵阳的大街小巷漫延,他的皮鞋遭殃,被雨水泡成了面皮,可忙着赶路,就没能来得及换鞋。当时我在遵义老城瞎逛,正没事做,听闻此事,便向学会同仁问了他鞋子的尺码大小,随即钻进一家商店,买了一双老人软皮皮鞋。当他赶到遵义老城时,我已提着那双新买的鞋子等在路边了。袁老师很感动,絮絮叨叨的念“这么好的鞋子,得花多少钱呀?”换好鞋之后,在地上踩了踩,说合脚得很。转身就拿着元现金塞过来,我没接。他嗔怪起来,说不接就不是他的好学生了。我说在地摊上买的,便宜着呢,才几十块钱,他半信半疑地收回了现金。后来过了很久,我收到他请人带到兴义的一本书,那是他80高龄时所著的《一个男人一生中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就是写我如何在遵义大街上冒雨为他买鞋的小事。真的很惭愧,那事于我不足挂齿,袁老师却感恩不已。

今天也正值夏季,蓝天白云,天气晴好。可我的心中却下起了瓢泼大雨,为贵州写作界失去尊敬的袁老师。键盘敲到此处,泪水已迷蒙了双眼。老师名昌文,名副其实,他是我们写作界的文星,如今他主编的许多著作已成为高校的写作教程。

世间再无袁昌文,文星化雨润苍生。袁昌文老师其实不曾离去,他的德行与著作成果,将成为新一代写作者学习汲取的珍贵养分。

作者简介:高雪,女,70后,贵州兴义人。贵州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现就职于黔西南州兴义市融媒体中心,负责文化兴义栏目,著有《沧海扬帆》、《高原心跳》等著作,并独立编著《兴义民居》等书籍。

总策划

农文成

总监制

杨小天

值班编委

程丽清

值班主任

刘加飞

值班编辑

宋兰赵江

法律顾问

吴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ly/9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