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实现持续脱贫。自年以来,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让部分贫困人口搬迁至统一建设的安置小区,通过搬迁助力脱贫一批,从农村搬入城市的群众也因此被赋予另一个称呼--新市民。作为金融扶贫主力军,贵州兴义农商银行始终以脱贫攻坚为统领,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农村服务渠道优势,全力支持“新市民”安置区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带贫企业,不断为产业扶贫、带贫企业及贫困户输入金融“血液”,激发涉贫经济活力,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助新市民“搬”进甜蜜生活。狠抓产业扶贫金融活水助小蘑菇长成致富“伞”走进义龙新区万屯镇产业扶贫基地,一座座披着黑色神秘外衣的方形大棚连成一片,大棚里摆放着整齐的菌棒放置架,架上的香菇长势喜人,菌农们有的忙着采摘,有的忙着搬运,菌香阵阵袭来,小蘑菇成了“新市民”的致富利器。杨胜彪是年州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搬入安置区的贫困户,因其家乡“地无三尺平”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跨县搬迁至义龙,离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要养活一家人,众多“杨胜彪”忧心忡忡。为帮助搬迁户解决“稳得住”的问题,兴义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加强银政企合作,积极支持“企业+贫困户”产业模式发展,为扶贫产业注入金融血液,切实做好搬出地与搬入地的金融服务承接,让服务不断档,资金不断链。“一开始虽然政府的菌棚免租金,但还是启动不起来,在获得农商行的贷款支持后,我们才尝试买菌棒来种植,现在自己慢慢积攒了经验,想把规模再扩大一点”杨胜彪摘着菌子满怀信心的介绍。“说真的,以前贫困户发展产业真的不容易,一方面没有技术,另一方面没有资金,现在倒是好了,农商行直接把资金送到大棚,又有公司负责培训技术和收购保障,只有人肯干,荷包肯定会越来越鼓的”随行的义龙裕农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留伟手里拿着蘑菇伸出头来说。看着每天送往公司的蘑菇变成真金白银,杨胜彪尝到了种植蘑菇的甜头,准备大干一场,又提交了增贷申请,在接到申请后,兴义农商银行义龙支行及时为其增信至10万,种植菌棒从原来的根增加到多根,预计今年收益可达6万元左右,彻底改变了“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贫穷状况。对杨胜彪的支持只是兴义农商银行支持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义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哪里有产业扶贫,哪里就有农信服务,不断创造更多的脱贫路子。截止5月12日,投放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含子基金)2.99亿元,惠及贫困户近户;累计发放“特惠贷”3.3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围绕就业扶贫优质服务“贷”动药企稳岗增岗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地处兴义市坪东轻工业园区,位于洒金易地扶贫安置区旁,是地方知名的民贸名品企业,主要从事中草药材、橡胶膏剂、巴布膏剂等产品生产和销售,年产值达1.9亿元,与辖内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易地扶贫安置区贫困户就业的重要企业。“疫情期间,为了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提供更多‘新市民’就业岗位,公司及时采购口罩生产线生产口罩,在农商行的资金和大力推广支持下,口罩生产步入正轨,销售渠道也慢慢打开”苗药药业公司办公室主任看着车间里埋头苦干的员工。近年来,兴义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的要求,积极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与苗药药业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疫情期间,兴义农商银行除投放资金支持公司采购生产线外,还充分发挥木贾园区支行熟悉口罩批发商的优势,帮助公司宣传,为公司口罩销售打开部分销路,确保工作岗位不受疫情影响,让“新市民”有业可就,安心工作。多年来,兴义农商银行先后三次对苗药药业公司进行信贷支持,累计投放万元支持其生产扩建,主动送服务上门,当前,苗药药业公司员工已从多人增加到人,直接或间接带动近8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贵州兴义农商银行范元青)
责编:龚雪
责校:王峥
责审:王汉
亲!你”在看“我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ms/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