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兴义市 >> 兴义市美食 >> 正文 >> 正文

城乡协调开创美好新生活贵州大力

来源:兴义市 时间:2023-1-11

贵州在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贵州篇章。强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筑国家生态保护屏障,建设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使城市影响力、发展带动力、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

朱砂古镇下雪了,游客前来体验冬日里的冰雪世界。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积极打造冬季旅游项目。肖浩摄(贵景网发)

乌江34号泉眼污水治理工程   碧波荡漾鱼欢跃春光潋滟鹭翻飞   2月8日,记者在位于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渡电厂坝址下的乌江34号泉眼污水处理站看到,高浓度含磷废水被抽出来后,经过中和池、熟化池、沉淀池、过滤池等进行处理,直至达标排放,进入滚滚乌江。   “目前乌江34号泉眼污水处理站每小时处理污水能力达立方米,下游沙井断面总磷浓度下降到0.2毫克/升,氟含量下降到1.0毫克/升(恢复到地表水Ⅲ类),乌江水质得到极大改善。”乌江34号泉眼污水处理站相关负责人陈长春说。

乌江34号泉眼的污染处理设施(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供图)年,业内专家在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渡电厂坝址下南岸米处,发现34号泉眼溢出乳白色的水,经环保部门检测分析总磷、氟化物分别为毫克/升和毫克/升左右,超过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倍和倍,对乌江流域造成严重污染。   发源于威宁自治县境内的乌江是中国长江上游右岸支流,贵州省第一大河,流经贵州7个市(州)、47个县(市、区),承载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是贵州的母亲河。   自年发现乌江34号泉眼出现污染以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年,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环保厅要求,坚持“源端阻断、中端截流、末端兜底”的理念,采取系列措施,积极推进乌江34号泉眼污水治理。   10余年时光转瞬即逝,治污者用实际行动攻克了世界性岩溶泉污染源治理难题。“乌江34号泉眼污水治理工程总共分四期建设,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共计投入资金5.5亿元。”陈长春说,自乌江34号泉眼污水治理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实施了回抽水工程、配套深度治理设施、汛期保障扩能等工程,克服了各种困难,使乌江换了新貌。如今,当地群众谈起乌江水质满是自豪。“以前江水颜色是米汤色,鱼儿都看不见一条。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江水变清了,鱼儿也回来了。”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坪塘村村民王明是在乌江畔长大的,对乌江有着深厚的感情。江水变清了,环境更好了,他和家人居住在乌江畔也更舒适惬意了。

惠水县新民社区   易地扶贫搬新居幸福生活节节高   2月8日,带着新年的气息,记者来到惠水县明田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点新民社区,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老人们三五成群拉着家常、纳着鞋垫。走进社区居民罗继和家中,正忙着擦玻璃的他对记者说:“今年是我们在社区过的第一个新年,要打扫干净一些,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如果不是易地扶贫搬迁,罗继和可能还困在风雨飘摇的老屋里。原住濛江街道兴章村的罗继和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每年能有几万元的收入,年7月,在浙江务工的父亲因病去世,原本走上正轨的家庭因为失去劳动力而变得入不敷出。

“好在这时,国家大力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我家被评为了村里的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我们享受了教育资助、产业分红等扶贫政策,就这样我得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考上了大学。”罗继和说。   年5月,罗继和一家搬进新民社区,住进新房子,7月,罗继和通过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了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   “我每天辅导社区的小朋友完成作业,开展各种活动,同时我还担任社区的网格员,负责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罗继和说。为群众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罗继和找到了自己回馈国家和社会的方式。   易地搬迁不是简单地“挪个窝”,更要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铺好路”。惠水县聚焦“稳得住”,注重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电、路、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进行完善配套,写好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目前,社区内的道路、供电、绿化、亮医院、学校、超市、农贸市场样样不缺,还办起扶贫车间,社区家门口就能就业。   住所换了新颜,用移民杨清贵自己编的打油诗说:“手提行李住新房,医院就在家门口,儿童送进新学堂。社区多次搞培训,户户都有人上岗。两不愁来三保障,幸福生活达小康。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不能忘。”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以来,惠水县共搬迁户人,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深山区,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户均一人以上就业目标,正逐渐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融入”的目标。

惠水县明田街道在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实现了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为移民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丰富了移民社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芦晓娟摄

盘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2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盘州市两河街道亮山村和盘关镇尖山村交界处的盘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大山深处已初步可见项目雏形,高耸的烟囱桩、广阔的垃圾池、四处搭建起的钢架设备……   “我们大部分工人昨天都已放假,目前还有项目部的一些同事包括我们总经理都留守在项目上,大年初七就会继续开工建设。”盘州市深能捷通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彦均边走边介绍道,“右边的弧形是我们厂区大门,进来就是物流通道,前面是垃圾池,烟囱12月9日已完成封顶。”   盘州,总人口逾万,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速,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势在必行,原有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迫切需要为生活垃圾寻求“新去处”,高标准日处理垃圾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为优选。

作为业内翘楚的深能环保与盘州市一拍即合,于年10月22日签下PPP投资协议,年08月10日项目破土动工,立梁架柱。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日益精进,新技术可节约大量土地资源,减少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董彦均说,新项目转变传统垃圾填埋的做法,可使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焚烧余热炉高蒸汽参数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垃圾焚烧热量,负压控制技术及生物除臭系统处理技术,严格控制厂区臭气指标,垃圾渗滤液浓液回喷焚烧炉高温燃烧处理技术……”这一系列定义为《深圳标准》的新技术,目的只有一个,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是一个民生项目、造福子孙后代的项目。”盘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为万元,项目总用地约亩,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万元。   对于目前的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董彦均说:“现进场道路工程、详勘工程、临建工程、场平工程、桩基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已完成,并计划今年2月完成垃圾池结构出零米,10月建成投产。”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大山中的项目建设现场已放假停工,但大部分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仍坚守岗位,等待春节过后全速推进项目建设。

兴义市城乡协调发展   打造“一超三中心”城市   2月8日,年关将至,兴义市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正按照“一防两不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施工方上足人手机械,50余台机械和车辆正紧张有序作业。截至目前,琴音路、文旅大道、富康大道三条大道和两个人工湖已完成工程量的三分之一。   兴义市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是黔西南州和兴义市“十四五”开局的重点工程,也是兴义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打造“一超三中心”城市的标志性项目。“此外,兴义市KV布雄输变电新建工程、洒金新城客运站及配套工程项目、则戎康养小镇、毛栗寨农旅一体化及乡村振兴示范点等促进兴义城乡协调发展的50余个项目春节期间不停工,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兴义市发改局副局长王启胜介绍道。

近年来,兴义市借助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机遇,不断优化城乡规划和发展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机遇打造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超百万人口城市、大电强产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一超三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随着“十三五”收官和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兴义市常住人口达到92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平方公里已建成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1.02%。兴义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稳步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安置点12个,完成搬迁入住70户人,城镇人口增加人,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借“工业强市”带动城镇化发展,依托煤炭电力和自备电网优势补链延链,发展壮大“煤电一体化”产业集群,按照“两区三园”的工业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极大地带动了城镇的发展和扩张。

兴义市乌沙镇岔江村因地制宜种植的百余亩柑橘迎来丰收,当地果农忙采摘供应市场。肖雄摄(贵景网发)

与此同时,兴义市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11个坝区打造农业经济增长新“高地”,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山地高效农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更趋完善,西南医药现代物流中心、农副产品加工园建成投用,中农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粮油储产销一体化改造工程等有序推进。兴义商城、体育中心、汇金中心、地标广场、澳华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成启用,引进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星力百货等大型综合商贸体进驻,城市服务功能和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高艳飞陈杨

景诗瑶匡奇燃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ms/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