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兴义市 >> 兴义市特产 >> 正文 >> 正文

文化兴义兴义电视发展回眸下兴义网

来源:兴义市 时间:2020-9-19
  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介绍了当年广播电视局通过分级建设差转台,以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解决了兴义城区及周边群众看好电视的问题后,又有了新的追求。具体是些什么新鲜玩意儿呢?本期节目,就来听听老电视人的解答。      兴义最初能看上电视,只限条件好的少数人家。从当年走过来的人,都会有一段关于看电视的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就是放学的孩子,站在商铺门口,一站就长达两三个小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商铺里有一个9英寸或10余英寸的小电视机,正在播放连续剧《少林寺》或是《霍元甲》。在城郊,有台14英寸的小黑白电视机,那更不得了,一帮娃娃大人,吃完晚饭就往人家跑。孩子们很皮实,不太讲规矩,坐板凳、抢椅子、占沙发,没地方坐了,没关系,砖头也是凳子,或者干脆直接坐在地下,爬在窗棱上,骑在大门槛上,一直看到深夜不知回家睡觉,连电视插播的各类广告词都倒背如流。      然而,所占角度不同,追求的目标自然不一样。当时,满足群众能看到电视节目,离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远远不够。尤其是中央和省的新闻不能通过电视及时传达,更别奢望能有自己的地方新闻平台。总是接收云南电视台信号,也不是个事。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广播电视局一班人把存在的困难和想法,上报党委政府,得到极高的重视和支持。      黔西南州广播电视局原局长龙心良介绍,为了看好电视,能看到和看好贵州台的节目,省领导非常重视,决定给黔西南州建一个瓦的电视转播台和一个调频广播。年,州人代会结余了一部分资金,州政府就把这个资金投入到建电视台之中。当时各方面都支持把瓦电视转播台建起来。信号是绝对没有问题了,因为在那个地方,就可以接收到六枝电老马地视转播台转的贵州台信号。接收到那信号以后,再转出来,一个可以直接覆盖,一个通过差转,又可以再覆盖一部分,那么整个覆盖面就增大了。贵州台的节目就可以落地看到了,兴义人就看得到我们贵州的节目了。      当时,功率瓦这个台,也是省里面来一直帮我们,省里的技术人员来帮助建设。为了看这个点,省里面有几个副厅长都来了,有个副厅长年纪大了,身体不行,爬到米的时候,就上不去了。记得那是12月份,都已经凝冻了,山上我们小差转台的那个锁都已经冻起来了,雨雪飘起,都冻成一坨了,提起开水壶上去,用开水把那个冰化了,开锁门给省里面领导和技术人员看。这个台也是从次年5月份开工的,这个台后来建成以后,电视转播的效果好了,电视覆盖的面也扩大了,观众看这个电视也看得好了。转播好了以后,就有一个要求了,州里面想通过这个转播设备,能够来做宣传,把兴义的电视宣传搞起来。      当时广电系统有一个规定,就是在转播中央新闻和贵州新闻期间,是不能插播其他节目的。在这两个时段以外,可以插播本地新闻。年的人代会换届选举,黔西南州第一次播出这条地方新闻,就是通过八环地大老子山新建的大功率电视转播台转播出来的。可是,很麻烦。因为要提前向省里报告,提出申请,写清楚是什么新闻,在哪个时段,几月几日几点几分插播,得到批复后,才能按规定插播这条本地新闻。      第一次播新闻时,没有专业的播音员,广播电视局特别邀请文工团的刘红梅来播音。有了这一次开头之后,陆陆续续涉及到本地的一些消息,就申请上报。可是,当时没建电视台,连摄像机都没有,想搞好电视宣传,就受到很多限制。州委州政府迫切希望,能把电视宣传搞起来,有自己的平台发出黔西南的声音。年,电视台建起来了。原来那个瓦转播台不能叫电视台,建电视台时重新在将台营半山上,安装了一个瓦的电视发射机,就在台那机房里面。有了发射机,建电视台就得到了批复,终于可以自办节目了。设备购买,各类人员上岗培训,简直忙得不亦乐乎。于是,地方新闻节目正式开办起来。技术人员就是广播电视局原班人马,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播音主持、外围现场采访记者等。当时,贵州新闻是在6:30到7:00,7:00到7:30是央视新闻联播,7:30以后,地方新闻就出来了。从那时候起,兴义这一区域的电视宣传才算走上了一个正规渠道。      龙心良说,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发展,电视根本不可能达到现在这样子。因为当时建电视台的时候,中央广播电影电视局有个规定,必须在有电县才能建电视台,有电县是单机容量千瓦以上的,才叫有电县。当时黔西南州只有兴义火电厂有一个千瓦的发电机,算得上有电县,其他各县都是几百瓦的小水电,那都叫无电县。年,中央广播电视局为了普及广播电视的覆盖,要求广播覆盖人口要达到95%以上,电视要90%以上。年立即做规划,就以兴义找到的信号源,当时还没有卫星,我们国家没有卫星,节目就上不了天,只能以省里面最高的电视台,就是六枝老马地那个电视转播台为信号源,来设计全州各个县,一直到村的电视转播台(站)的建设。在能够保证人口覆盖率的基础上建电视差转台,算下来全州要建几百个电视转播台。年,龙心良把全州所有的规划汇总送到省里面去的时候,他当时心想,虽然规划是搞了,可人家搞的是无线电,我们搞的是无电线。全州只有兴义一个县有电,当时咋个搞电视嘛?搞电视规划,“规划”,怕是“鬼话”,简直是搞“鬼话”。哪个晓得,改革开放没有多久,情况就大大变化了。首先是电视节目上星了,可以直接从天上接收了,再就是国家发展了,国家有钱了,地方财政有钱了,向广播电视投入也多了。这个农村的础设施建设,电也通了,路也通了,什么都通了。现在不但是县县有电,国家电网全覆盖,并且是村村都通电了。这个情况是简直不能比,那个时候我们搞电视必须要当“山大王”,哪座山高就是电视占领的目标。人家都说,你们搞电视就是“山大王”,哪个山高,哪个山就是你们的,就是“占山为王”,真的是。微波站,电视转播台都是在山上,并且都是在没有人的地方,都是很困难的地方。      虽然说修了路通上去了,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去慰问他们,到了冬天时候,那个车子根本上不去,慰问东西都是扛起上去,那个又没水,都是车子拉着水上去山上吃一个星期,带起一个星期粮食、蔬菜、水,都在山上,所以也是比较苦的。      比较起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真的太大了。现在大家也不上山了,山上的原来的差转台全部都撤销了。只有转播台为了扩大影响,转播台还继续在,因为它还有广播。现在坐在家里面,天上卫星信号接下来,一百多两百个节目由大家选择。所以说我们广播电视和全国各个部门,各个战线都是一样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些好的情况现状,所以我们现在看得好电视,我们电视宣传工作搞得再好,都不要忘记改革开放带来的这些好处,不要忘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为有了老一辈广电人的艰辛付出,才有今天广播电视业的长足发展。今天,我们在享受电视带给我们的各种快乐,以及方便快捷的服务时,要对我们的前辈心存感恩,更要学习前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作者:高雪

责任编辑:李海燕

本期审稿:石磊

值班总编:沈辉

法律顾问:贵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杨出波律师韦娜律师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微博: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凡“兴义融媒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tc/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