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兴义市 >> 兴义市特产 >> 正文 >> 正文

携国学经典之陈酿,醉祖国未来之希望文史

来源:兴义市 时间:2023-2-8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60109/4756241.html

携国学经典之陈酿,醉祖国未来之希望

文/史峰瑞(青年作家网少年作家俱乐部会员)

在五千年浩浩荡荡的时间浪潮里,在五千年精益求精的浪里淘金中,在五千年不分昼夜的千锤万凿下,在五千年世世代代的薪火相传中,中华文化就像是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先古流到现在,又从现在流到将来,碧波浩渺、奔流不息。而国学经典作为这条长河里沉积下来的精粹,就像一坛陈年老酒,经过无数古圣先贤的精心酿造,散发出优雅细腻、丰满醇厚的浓香,沁人心脾,久而弥香,足以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之沉醉,为之向往。我们是祖国未来含苞待放的希望,是祖国未来之栋梁,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携国学经典之陈酿,醉祖国未来之希望,让我们在国学经典中品中华文化之浓正醇香,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既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所需。

作为一名在万峰林校区的学生,一个班的班长,通过对国学经典佳作的拜读,我深深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也深刻体会到它对我们的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行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弟子规》中我们学到要懂得感恩、要谦卑待人、要身体力行、要勤奋学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在寥寥数语的唐诗中感受着古诗无限的魅力与大自然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在隽永优美、含蓄蕴藉的宋词中感受着美好的感情,也体会着“玲珑骰子安红豆”的入骨相思之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国学经典就像是夜里的一场春雨,滋润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滋润着华夏沃土,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校园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我辈所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源泉,书读的多了,脑子里的见识也就多了,自然写作的时候便有东西可写,有灵感可寻,而不是绞尽脑汁,仍无处下笔。而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和精髓,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是学生阅读的首要之选,我们在阅读国学经典中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学习水平,提升自身素养,是我们在校园外阅读的重要途径。

“有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厄穷不塞”,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高低的关键指标,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做人之道和立世之本。而以“道德伦理”为取向的国学经典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弟子规》、《礼记》、《童蒙须知》、《孝经》、《颜氏家训》等国学经典都书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谆谆教导着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为人君子。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浩瀚书海里,借圣贤先哲们的智慧造一艘道德的帆船,让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下,树立起良好道德规范的旗帜,在时代的激流中扬帆起航。

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以国学经典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光似乎变得暗淡和萧条,但现代和传统并不是针锋相对,也不是背道而驰,而应是博古通今,相互交融。让我们一起朗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朗朗的读书声里,走进我们的心里,在博古通今、传承中华文明中做时代的弄潮儿,做祖国未来的栋梁!

作者简介,姓史名峰瑞,字智玮,男,汉,年6月生,现读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红星路小学万峰林校区4年级(6)班,班长,平时爱好写作,青年作家网少年作家俱乐部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tc/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