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兴义市 >> 兴义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来源:兴义市 时间:2021-12-18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四十年来的感受,兴义市大商汇居住小区76岁的退休医生陈阿姨说。

  “一是收入增加了。改革开放前,我和爱人每月的工资收入加在一起不到元,现在我每月的退休金就将近元,增加了三四十倍;二是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物资贫乏,米、肉、布等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是凭票限量供应,现在随便走进一家超市,东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三是交通越来越便利了。我老家在贵阳,以前每回一次贵阳需要坐一天的汽车,现在坐汽车三四个小时,坐飞机也就一杯茶的时间;四是居住的城市环境越来越美……”

  谈起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陈阿姨掰着手指头数,心中有满满的获得感,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感。

  陈阿姨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只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

  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成为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干群,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州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明显进步。

兴义万峰林机场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州生产总值由年2.94亿元增加到年的.7亿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12.2%;财政收入由年的0.19亿元增加到年的.38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由年的0.16亿元增加到年的.8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年1.29亿元增加到年的.7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年的0.19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17%。农业增加值由1年的2.49亿元增加到年的60.1亿元,增长4.9倍,年均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由1年的66.7:10.8:22.5调整为16:38.8:45.2。经济总量由年的全省末位上升为第7位,公共财政收入由建州时的全省末位上升到第6位,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由建州时的末位上升到第6位。

兴义夜景邢贵龙摄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是年公里的5.3倍,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为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工程性用水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水库总库容达到6.29亿方,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5亩。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州市共建”兴义市成效明显,创造和刷新了“兴义速度”,兴义市城市建设提速10年。各县城路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展现了县城的新形象,城镇化率达到43%,比年的7.2%提高了35.8个百分点。

马岭河大桥唐可摄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1年元的56倍,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是1年元的71倍,年均增长12.2%。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社会救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有序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全省率先实现以县为单位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全州贫困人口从0年的74.8万人减少到43.23万人。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年的58.1%、70.4%下降到年的40.2%、51.5%,分别下降18个百分点、18.9个百分点。

兴义汽车客运西站魏浩然摄

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两基”顺利通过“国检”,黔西南民族师专成功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建立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5%、94.5%;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建成州民族文化中心,在我州成功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黑山汉子》《布依人家》《雄关漫道》《绝地逢生》《二十四道拐》和电影《幸存日》《云下的日子》在全国热播后引起强烈反响,其中《雄关漫道》《绝地逢生》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医院、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全州卫生机构床位数、千人拥有执业医生数分别达到3.9张、1.4人。科技、体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切实推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长效机制,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严打整治等专项行动,“平安黔西南”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和谐四区”(矿区、工区、库区、社区)建设尤其是“和谐矿区”建设取得实效,成为全省先进典型。

二十四道拐蔡景荣摄

改革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40年来,全州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有企业、文化和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取得新进展。打破区域界限,设立义龙新区和兴义万峰林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等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最大限度将州级审批事项下放到县(市、区),建立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黔西南州滇黔桂煤炭交易中心、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州金融办和6个开发投资集团公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公车改革、养老医疗社会三保险改革基本完成,土地、矿产资源收购储备制度基本建立。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石漠化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形成了“四大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协调发展。推进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对主要河流联合防污实行“河长制”,设立环保法庭。推行工商注册资本认缴制。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先后成功举办四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和三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成立州招商引资中心,兴义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挂牌运行,大大提升了对外开放活跃度。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年全州进出口总额达到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2亿美元,引进了大唐、中电国际、维维集团等一批国内强、民营强企业到黔西南州投资,年引进省外资金达到亿元。

兴义市三馆一场夜景魏浩然摄

民族自治法规建设明显推进

  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两规定一条例”,并加大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教育条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使全州民族内部事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6年3月26日,州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修改通过了年颁布实施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并经贵州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于6年10月1日起施行。

布依族少女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四十载奋进铸辉煌。成绩永远只属于过去,面对未来,黔西南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

  跨入“十三五”,黔西南州发展机遇更加显现,后发优势更加突出,黔西南各族干群正满怀信心、锐意进取,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到年,力争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年确保突破亿元,人均超过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4:34.4:51.2,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口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左右。确保现行标准下43.23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2%。(黔西南日报记者卢雁妮)

来源:中国黔西南   凡“中国黔西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xw/8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