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介绍了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设立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出席吹风会的还有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金融司司长王毅。以下为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有关情况的内容摘录。
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刘健摄)
许宏才: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措施,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决定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动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融资难题。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我们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一是年1月1日,在上海市针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了营改增试点。之后,将上海改革试点分批扩大至北京等11个省市,并在年8月1日,将上述试点在全国推开。二是年1月1日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试点,年6月1日将电信业纳入试点。三是年5月1日,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四是年7月1日,将17%、13%、11%、6%四档税率简并至17%、11%、6%三档。
通过实施营改增,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对推动构建统一简洁税制和消除重复征税、拉长产业链条扩大税基、促进新动能成长和产业升级等具有一举多得的积极成效,也有效减轻了企业和个人负担。营改增试点改革,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是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减税规模最大的改革措施。据统计,截至年底,营改增已累计减税2.1万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税制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的要求。
财政部、税务总局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对改革完善增值税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年5月1日起,实施以下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
一是适当降低税率水平。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亿元。出台上述改革措施后,现行17%、11%、6%三档税率调整为16%、10%、6%。
二是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
三是退还部分企业的留抵税额。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
实施上述三项措施,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亿元,内外资企业都将同等受益。除减轻税负外,深化增值税改革,是在营改增基础上对增值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建立现代增值税制度、继续推进改革打下了基础。
二、关于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略)
中国日报社记者(赵一帆摄)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想了解中国此次减税希望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减税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提振实体经济有哪些作用?
许宏才:这次深化增值税改革把支持重点放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上,这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简要回顾一下,年税制改革后,制造业行业主要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之后推进了一些增值税税制改革,包括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纳入抵扣范围,降低了制造业税负。然后年推行营改增试点,将服务、不动产等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逐步纳入抵扣范围,进一步降低了制造业税负。
这次深化增值税改革,是在之前增值税改革基础上的再一次改革。突出将制造业作为政策发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三个措施,这三个措施也有其他行业享受优惠,但是更多地体现在制造业上。这三个方面:
一是将17%的税率降到16%,这块能够得到好处的就是适用17%税率的企业,适用17%税率的企业主要是制造业的企业,还有一部分也是适用11%的企业,把这两档税率各下调一个百分点之后,全年大概减少增值税亿元。如果叠加刚才说的改革措施之后,制造业享受的减税红利会更大。
二是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工业企业从50万的标准提高到万的标准、商业企业从80万的标准提高到万的标准。大量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可选择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享受按3%征收率计税的优惠。
三是对部分制造业企业实行留抵退税。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退还部分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留抵税额,可直接增加企业当期现金流,改善企业经营。
我们认为这次深化增值税制改革,会使制造业的税负进一步降低,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激发企业加大投资、升级改造的积极性。也能够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路透社记者提问(赵一帆摄)
路透社记者:想问一下,材料第二部分关于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这块,还有第三部分就是进项抵扣这块,这两块减税效果大概分别多大?能不能解释一下抵扣的技术环节是怎么样的?还有问一下,还有亿的今年减税目标怎么实现?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刘健摄)
王建凡:我理解您 关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问题。现行增值税政策体系里,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有三个。工业企业为50万元,商业企业为80万元。营改增后,考虑到服务企业的特点,把改征增值税行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确定在万元。这次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标准提高到万元以后,统一了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税制更加简洁、公平。更多小微企业可选择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享受按3%征收率计税的优惠,也可自愿选择登记成为一般纳税人,享受抵扣进项税额的红利。
第二个,关于留抵退税问题。从国际税收实践看,对留抵税额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将留抵税额退还企业,二是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考虑到我国增值税为共享税,抵扣链条还不太健全,如果全面实行留抵退税,可能对地区间的收入均衡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带来很多技术上的挑战,因此,我国采取了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为主的制度。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留抵退税制度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措施,我们经过慎重论证,确定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留抵退税。我们将通过完善制度设计、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中央与地方协调等方式,确保留抵退税政策不折不扣落地。
第三个问题,您记得很清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总体上要减税降费超过一万亿元,税收是八千多亿元。这次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四千多亿元已经落地,还有四千多亿什么时候出?对其他减税措施,我们都已经做好了按程序决策的准备工作。这次发布会结束以后的不长时间,你会不断地收到这方面的信号。剩下的四千多亿元减税会迅速落地。谢谢。
许宏才:这个问题比较具体、比较技术,操作起来确实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需要研究,特别是期末留抵的问题操作起来确实有难度,我们在制定操作办法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稳妥推进,有些还要跟地方政府协商,在技术操作上还要避免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赵一帆摄)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都知道,小微企业已经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一个障碍。请问,我们在支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有哪些政策?
许宏才:谢谢你的问题,我简要的介绍一下。这次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应当说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的一个具体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围绕着怎么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次出台的政策是在原有政策上的再加码。
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下现在主要政策的框架。支持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第一是降低给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的税负,制定优惠政策。第二是给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第三是其他手段,通过基金、担保等给予更多支持。
在支持金融机构方面,我们有很多税收优惠。具体来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单户授信在万以内的免征增值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此外,对为农户、小微企业等借款、发行债券提供融资担保取得的担保费收入,还有再担保保费收入全部免征增值税。除了增值税之外,在所得税、印花税方面也都安排了税收优惠政策。如,允许金融企业将涉农贷款、中小企业的贷款按照风险分类,分别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并且允许税前扣除。
除此之外,我们更多地通过税收优惠支持小微企业本身的发展,为它们的融资创造更好环境,这方面做的工作更多一些。比如说,对月销售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年销售额在万元以内的可按照3%的征收率计征增值税。在所得税方面,所得额在5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为10%。这也是体现了对小微企业的一个支持。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地方附加等方面也都出台了对小微企业、“三农”支持的政策。
除了税收安排之外,还通过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融资担保基金,还有比较多个基金来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另外在专项资金的分配上给金融机构一些奖励,支持一些地方设立小微企业的创新基地等等。所以从政策组成来看,应当说现在优惠政策内容比较多,正在执行当中。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可能有些小微企业对这些政策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没有真正享受到。我们下一步坚决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这些政策认真地落实好,确保通过这些政策支持能够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hj/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