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义市则戎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多举措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以每亩元流转农户土地的方式在安章片区平寨村实施“大红袍”、“海子梨”地方特色水果良繁种植项目,促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兴义市则戎乡平寨村,只见苗圃基地上,五六十位村民正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忙着育苗,有的在搞嫁接,大家各司其责,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
则戎乡位于兴义市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乡镇,山多林少,石多土少,坡多地少,水土难保,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共有户人,少数民族户人。共有贫困村7个,现有贫困人口户人,未脱贫户人。
据基地管理人员何勇介绍,地方特色水果良繁种植基地于1月17日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占地规模为亩,预计年可完成“大红袍”嫁接5万株,出圃1万株;完成“海子梨”、麦熟李、结桃等地方优良品种嫁接15万株,出圃8万株。目前,已建成第一期育苗大棚7个,占地㎡,完成相关配套设施也正在建设中。已嫁接“海子梨”3万株、麦熟李1.5万株、结桃1万株;已完成“大红袍”良种收集,待嫁接5万株。
由于该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项目,所以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零距离就业岗位。基地建设期间,忙时用工每天人以上,日常管护用工就有20人左右,每人每天的工资是90元,平均月收入元,年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按年出圃万株苗,每株苗支付0.8元人工费计算,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万元劳务报酬,预计可带动当地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基地管理人员何勇
我们育苗基地从1月份建设到现在每天平均都有80个工人,工人都是附近周边村民,每个工人一天90块钱。
贺国琴就是平寨村四组的村民,儿子因病去世,老伴又常年生病,她现在享受国家低保,自从基地建起后就经常来基地打工补贴家用。
贺国琴
可以在家旁边做一点来帮助生活,一天得90块钱。
兴义“大红袍”以色泽鲜艳、个大皮薄,汁多味甜、果香浓郁,易于储存等特性而备受顾客喜爱,产值高,一棵树最高年产可达斤。据贵州省农业科研中心实验室化验分析,每毫升大红袍含糖7.38克,含酸0.44克,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海子梨”个大均匀,皮薄光滑,肉质细嫩,雪白,籽少,削皮后不因氧化而变色,很受客商欢迎,市场前景不错。
下一步,该乡将计划种植“大红袍”和“海子梨”亩,继续扩大麦熟李种植规模,到年力争种植达到0亩,形成兴义市20万亩地方特色水果产业带,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作者:岑燕刘双琳
责任编辑:陈锋
值班统筹:石磊
本期审稿:蔡桂兰
值班总编:宋娜
法律顾问:贵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杨出波律师韦娜律师
兴义市新闻中心
兴义市新闻中心新媒体:
微博:
兴义市新闻中心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hj/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