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下观看,任性者随意!
自央视《一锤定音》栏目专家组来到兴义,并在本月18日至19日举行“寻宝·鉴宝”文化交流活动后,收藏文化便成为兴义人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许多没赶上这次“寻宝·鉴宝”活动的收藏爱好者,因错过了此次交流而直呼遗憾。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兴义市收藏协会,对本土的收藏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在兴义,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默默无闻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书画、奇石、盆景、品茗、诗词、歌赋、琴棋等,无所不包,其中尤其以收藏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古典艺术品为首要。这,便是兴义市收藏协会。“江湖往事随烟去,夜月携情窥宝来”,收藏协会门头上的横匾大书“藏缘阁”几字。看到这一场景,让人禁不住想起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是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意味深长的佳句。
在“藏缘阁”内,名家书画让人眼前一亮,风格不同的作者独树一帜,各显神通,而奇石佳茗博古架又是满满的中国风,其摆放恰到好处,相得益彰。身处其间,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魅力令人肃然起敬。往来“藏缘阁”者,多为内行,堪称“谈笑有鸿儒”,我等极少数因事进出“藏缘阁”,是为收藏界“白丁”。
《一锤定音》栏目鉴宝专家李晨:我这回来黔西南州非常高兴。来之前我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因为我们觉得贵州在前些年的经济发展中,还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我觉得这回来可能收获不会很大。结果来了之后发现,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贵州这几年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收藏市场的繁荣。在这里,尤其是书画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些不错的作品:比如说吴昌硕的,张大千、齐白石合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原来都是在上海地区,京津地区流传收藏,结果没想到在黔西南州的一些收藏家手里也看到了这样的作品。除了这样的作品之外,我们也发现了大批的当地的一些出土的文物,和一些当地有特色的文物。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当地出土的一字格剑,玉的锥形器,还有一个青铜的桶,这都是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特点的,战国到汉代时期的器物,这也让我们很振奋。这些东西,从严格意义上说,都可以作为文物收藏单位的收藏,或者说博物馆的收藏。所以我们看到这些作品,我们也很兴奋,觉得起码在黔西南州这个地方,文化底蕴、历史渊源还是很大(深厚)的。除了大量的出土文物之外,另外现在开始的一些流传的文物,存世文物也开始向这个地区流传、输送,这是我们这次来最大的一个收获。
对于收藏,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作为收藏者本人,得有文化,得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李晨认为,要涉足收藏,首先得对文物知识有一定了解,即是自己在心目中要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样板。这个正确的样板怎么树立?最好的办法,就是应该多去看看博物馆里的真家伙,去了解真正的文物有哪些特点,让真品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样板和图案。只有掌握真的文物样板之后,再去收藏市场上拼杀,或者再去收藏市场上购买,就不致于盲目。想要玩收藏,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看了几本书,或者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自我感觉良好,就下手去盲目购买,这样很容易上当。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玩收藏可真不是那么简单的,没有三下两下的功夫,就看看热闹得了。几位收藏专家在业内摸爬滚打若干年,看到一些藏友一腔热血,出高价购买了一些高大尚的瓷器,尤其是所谓的官窑瓷器,还有其他类似的杂项作品,但经过专家鉴定,质量往往不是很高,仅是一些现代的仿古工艺品。黔西南,首次在兴义参加这次“鉴宝·寻宝”活动,真品率非常高,达到85%左右。而其他很多地方,一场“鉴宝·寻宝”活动下来,真品率最多达到20%。这,也是鉴宝专家们非常兴奋的原因。
《一锤定音》栏目鉴宝专家邓丁三:在全国各地,类似(鉴宝)活动中,(兴义是)真品率比较高的一个地区,尤其是反映咱们这个地区古老文明传承的一些重要的东西,这个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像早期的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时代),一直到战(国)汉(代)时期的青铜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这儿展示的云贵高原比较多见的大铜鼓,这在内地也很少见,这是咱们(黔西南)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物。
兴义的这次“鉴宝·寻宝”活动,的确如邓丁三、杨宝杰、李晨等几位鉴宝专家所说,相当于在黔西南境内开展一次大型的文物普查。在活动现场,民国三年时任贵州护军使的刘显世手迹从一位收藏爱好者手中呈现出来。那是刘显世为黄草坝大户吕姓家族吕祥灵夫妇题写的木匾,其内容为“并受其福”,是一块寿匾,祝贺吕氏夫妇八十大寿。同时,也有藏友把鲁屯李氏的“进士”木匾运来现场鉴定,还有何应钦家族的文房四宝,兴义知府孙清彦的《石竹谱》,战国与西汉时期,黔西南境内出土的各式青铜器。除此而外,在兴义本土收藏爱好者手里,也有许多能代表本土文化艺术的藏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着共同爱好的藏友们,常常相聚在“藏缘阁”内,将自己的珍品拿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在古朴轻松的环境中,品茗鉴宝,赏心悦目。
兴义市收藏协会秘书长范仕华:从最早的两浙文化,这个玉器到我们这个清代的都有.通过我们对玉文化的了解,从这个玉器来看这个(让)我们感受了.古人这个巧夺天工技艺,这些玉器都做的非常精致;我们通过这次央视鉴宝走进黔西南,作为我们兴义市收藏协会主要是通过这次活动,一个是把我们传统文化这块很好的利用和传承下来;还有就是通过这次活动对我们兴义地方的宝贝着一个普查,办这次活动利用央视鉴宝栏目走进黔西南.我觉得我们作为兴义市(收藏)协会主要是搞好服务;这次鉴宝活动了由于时间太仓促了,我们地方很多高端的宝贝还没有拿出来,实际上我们兴义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非常厚重,从这个战汉化就是我们夜郎古国,夜郎古国在我们黔西南境内;还有我们三叠纪时期,就是两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还有汉代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无论是等级档次;在全国都是比较高端的,尤其是我们兴义出土的铜车马抚琴俑这些东西都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级的藏品,想通过这次活动了总结一下今天后了可能我们还会开展这类活动
兴义境内的文人雅士曾对孙清彦的书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于近年出版了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专著。在对孙清彦的书法评价中,贴切地称其为“山泽遗珠”。只因孙清彦于清代同治年间在兴义地区为官,此人兼通文艺,战争与从政间歇,研习书法绘画,并著传世之作——《石竹谱》,这对兴义本土书画艺术教育可谓不遗于余力。近两个世纪过去,这部泛黄的《石竹谱》在鉴宝活动海选时一路过关斩将,入围精品文物,更显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次“鉴宝·寻宝”活动结束后,鉴宝专家以及对黔西南本土收藏有一定研究的人,均有一个共识,即兴义这一区域在远古时代,应是一个重要的通道,否则不会出土这么多重要的文物,也不会有与西南广大地区相关联的大批珍品文物出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ly/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