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的情怀最动人,奉献的价值最可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些激励人心的话语。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纪念章和荣誉证书,却一生都在默默奉献的一位老前辈。
今年国庆节前夕,住在兴义山城里的谭丽华姐弟接到老干局一个重要通知。通知的来头很大,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授以他们的父亲谭百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章和荣誉证书。当他们代理父亲领回证书和纪念章后,心里却五味杂陈。因为此时,他们的父亲离开人世已有5个多月了。望着这枚融入父亲谭百周太多荣誉和故事的纪念章,父亲一生所走过的路,所历经的艰难在他们的脑海中如放电影一般,一一呈现出来。
年农历二月初二,谭百周出生于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一个叫松岿寺的小村庄。村庄风景秀美,古木参天,因滇黔古驿道旁遐迩的菘归寺而得名。婴幼儿时期,谭百周就被父母过继给了二叔谭本良,长大后随二叔外出求学,并走上革命道路。
谭百周生前常常和子女们提起往事。他说,抗日战争时期,二叔谭本良任85师师长兼重庆卫戍司令部参谋长。为此,自己得以跟随二叔和二叔娘邓元卿,到条件较好的重庆上学。时值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重庆山城经常面临日机轰炸的危险。正在上中学的谭百周,只要听到警报声响起,就和同学们往防空洞里跑,好几次死里逃生。盘旋于山城重庆上空的日本飞机,往往让来不及跑开避让的平民百姓,在炮火硝烟中无辜死去。
年,谭百周的父亲谭本宣在老家病逝。二叔谭本良为此深受打击,守着哥哥的灵柩痛哭失声。农村有句老话“长哥为父,长嫂为母”。二叔与父亲感情特别深厚。因谭百周的爷爷奶奶早逝,年长的父亲谭本宣继承祖业,接过爷爷奶奶交到手中的接力棒,背负起谭氏一大家人的命运。
爷爷奶奶去世时,二叔谭本良仅12岁,而他的父亲谭本宣长二叔整整24岁。因得到父亲的精心呵护,二叔四处求学,先是走出偏远僻静的普安罐子窑乡,见识到外面广阔而精彩的世界。年,二叔谭本良进入昆明成德中学学习;年,二叔考上云南讲武学堂。谭本良的生活费,每次都是作为哥哥的谭本宣骑着马从普安送到昆明,来回需要走半个多月。抗日战争打响前夕,父亲谭本宣又将已经结婚了二叔送去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因而在父亲生病期间,二叔遍请名医,尽力挽救,但终因病情恶化,无力回天,于当年农历腊月去世。父亲的丧事,全部由二叔操办。二叔的同学、朋友们都赶来悼唁,时任国民党中宣部部长的张道藩帮忙起草撰写碑文,国大代表蒋文端的书法一流,主动帮忙书写。至今,谭本宣的墓碑上还清晰地留有“张道藩敬撰,蒋文端拜书”字样。
是什么机缘,让谭百周老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在今后一生中默默无闻地为民服务?这还得从他在上中学时提起。
安葬父亲之后,谭百周在二叔谭本良夫妇的关心帮助下,返回重庆上学。期间,与中共地下党员张立住二叔家3楼的一间卧室。张立三十年代初期进入时任国军四十三军团长的二叔谭本良军中,因勤奋好学,思想进步,深得二叔敬重,在团部任一段时间的文书之后遂提拔为军需官。年,应中共地下党员刘茂隆、陈礼元(普安人)邀请到南京,由二叔出资开办“平平书店”。因该书店出售进步书籍,年2月被当局逮捕。二叔谭本良知道后,设法力保张立出狱,并资助其到延安。年,张立返回普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主张。二叔在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回乡探亲,与张立在普安老家邂逅,两人关系比之前更进一层。年5月,14军调防重庆,二叔任85师师长兼重庆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此时,张立也到重庆开展地下工作,就寄居在二叔家3楼,凭着二叔和二叔娘的掩护,这里成为当时重庆中共地下党员工作的重要据点之一。
年,二叔的部队应调河南,二叔娘邓元卿仍然对地下工作进行支持和掩护。张立是地下党,谭百周在普安时就知道。谭百周回到重庆后,原来由二叔娘承担的传递信息和掩护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肩上。张立待谭百周如亲弟弟,经常给他讲革命道理和地下工作相关纪律。地下工作纪律很严:不该说的不能说,不该知道的不能问,不该打听的不能打听。
工作上都是单线联系,谭百周主要和张立、张人均联系。年,谭百周考入重庆大学先修班,为方便与张人均联系,转入重华大学先修班学习。因为当时的张人均名叫张帆,在重华大学对面只有一溪之隔的董家溪思克农校任教。此时,谭百周已结识了中共骨干张鸣正、陈俊益、肖泽亮、邓照明、陈礼元、王达勋等。一次,谭百周与陈俊益执行特殊任务,是去两路口接人。谭百周是学生就抱着书,陈俊益则身着白衬衣挽起衣袖,手提5个橘子,陈俊益称呼被接的人为表叔,送到国泰电影院又被另外两个人接走。接的究竟是什么人?谭百周和陈俊益都不知道。
有一次,谭百周被安排到公园路中央公园“换书”。他带的是《曾文正公家书》下册,对方带上册,见面后对方问看完没有,然后用他手中的上册换走谭百周手中的下册。张立去百老汇“换金条和银元”,张立进去,谭百周在外面放哨。
最为惊险的一次,是张立派谭百周送情报到张人均家,叫他穿一双力士鞋,拿一本巴金所著的《春》送给张人均。结果在车上被当局派人搜查,谭百周不知道书里面究竟藏了什么,有点紧张害怕。后面什么也没查到,他才松了一口气。到张人均那里,张的妻子让谭百周脱下力士鞋,用剪刀剪开鞋子舌头,从里面取出一张小纸条,他此时才明白那本书不过是个幌子,情报原来藏在鞋子里。
淮海战役打响后,正在重庆探亲的谭本良接到通知,务必赶回部队参战,谭百周与张立去机场帮二叔谭本良购买机票。购票途中,张立说不能让二叔参战,去了后果很难预料,这机票绝不能买,回去后就说买不到机票。他们俩就这样回去报告,二叔便被耽误了返回部队的时间,被动违抗军令,无法参战了。这期间,谭本良与谭百周叔侄俩,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大量进步书籍,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年底,贵州省主席谷正伦电邀二叔谭本良回黔共事,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韩文焕到重庆开会,又亲自登门邀请,说贵州要重新组建部队,请二叔出任军职。当时二叔心里实在不想为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国民政府卖命,后来张立极力主张二叔回黔,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可伺机为革命出力。在张立的劝说下,二叔同意回黔任职,谭百周随从二叔回黔。回黔前夜,因特务发现张立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当局实施抓捕的危急时刻,是谭百周迅速而机警地保护了张立的安全撤离。
年12月,兴义、兴仁等盘江八属区域能够兵不血刃,和平解放,时任兴仁专署督察专员和黔西南绥靖区司令的二叔谭本良,可是立了大功的人。是二叔通电盘江八属各部,三万多国军同时起义,才没有造成大量流血事件。这期间,谭百周在二叔和中共地下党员张立、刘熔铸之间,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同样为家乡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党的地下工作者,谭百周是非常称职的。无数次执行任务时,虽危险重重,但他总能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优势,化险为夷,度过一道道难关。
责任编辑:李思洁
本期审稿:马光翠
值班总编:宋娜
法律顾问:贵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杨出波律师韦娜律师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微博: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ly/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