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顺候应时、春种秋收,时时精心浇灌,处处细心打理,须臾不敢疏忽大意。年1月9日,这个本应“寒以成物”的时节,记者来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阳光书院。年,黔西南州中考前十名、中考单科最高分均出自阳光书院。值得一提的是,阳光书院蝉联中考双状元四连冠,今年阳光书院名优秀初中学生被择优免试直升高中。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阳光书院科研成果荣获“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同时在各级各类体育、艺术、奥赛大赛中,阳光书院的学生摘金夺银、名列前茅。
作为一所创建仅五年的民办学校,从成长到成熟,从成熟到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跟跑变为领跑,成为影响省内外优质教育品牌。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带着好奇,记者采访了阳光书院的掌舵人王文佳校长。年过六旬的王校长精神矍铄,笑容充满阳光,记者在办公室两个小时的访谈中,王校长分享了几年来他在书院难能可贵的奋斗经历。
办学特色——书院模式
为什么叫“书院”而不是“学校”?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立的教育机构,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它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具有极强的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接纳各种信仰、不同学派的人士,是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彼此借鉴,这和现代大学追求的精神是相当一致的。
由此上溯到历史上,兴义是贵州、云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商业集散地和通衢要塞,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兴义笔山书院创办于清乾隆年间,由当地士绅和民众自发筹资兴办,为科举时代讲授“四书五经”的场所。其前后办学的年间,曾培养出王伯群、保衡、刘显治、李培先、何应钦、王聘贤、刘若遗、王文华等众多知名人士。
在王文佳校长看来,阳光书院既要传承笔山书院文化,又要延续兴义八中(王文佳原为兴义八中校长,执校16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脉,利用民办学校的诸多优势条件,在创新、多元、特色、优质等方面,努力探索教育新模式和教学新特色,打造独特的书院式文化。几年来,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读经史、读国学,以文会友,开展学术交流或学术论坛,求同存异,注重创新,鼓励独立思考,知行合一……这样的教育改革创新理念,在兴义的历史上是少见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兴义邑绅刘官礼改笔山书院为高等小学堂,礼聘贵阳有名举人张寿龄任首任高等小学堂堂长(校长),并于书院后山新建教室、图书室、仪器室、仓房等。据了解,这是兴义教育改革的先例。
年,兴义人王文佳走马上任,担任阳光书院校长。他提出了“书院式办学、特色式发展”理念,符合当今国情、符合当地特色、符合当时学生的情况。几年时间使得阳光书院快速发展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教育品牌。
贵州省兴义市阳光书院王文佳校长勇立潮头——成就与挑战
作为校长的王文佳,工作中既有成就感,又富有挑战性。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将直接体现一个校长的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
当被问及,什么事能让您最有成就感时,他的回答简单而有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为他们美好的人生奠基。”王文佳退休返聘担任阳光书院校长后,关爱三农子女初心不改,每年划出五分之一招生计划,降低要求、降低收费,专招边远农村寒门子女。阳光书院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计回报,为教育发展做贡献。王文佳校长真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丰厚的书院的内涵益发映衬出一个平凡而不平凡的高大形象。
当被问起目前什么是最大的挑战时,王文佳校长迟疑了一下说:“安全。孩子们的安全!”在他看来,这个安全不只是学生的人身安全,更是学生的心理安全。为了防患于未然,王文佳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给同生们开展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对此,王文佳校长针对性的提出了“心育”等一系列教育举措。
办学举措——八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而在阳光书院,王文佳校长在“德、智、体、美、劳”基础上增加了“心育”、“境育”、“食育”,并将传统的“劳动教育”结合“运动、活动教育”调整为“动育”,形成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动育、食育、境育、心育”的阳光“八育”。
什么是“心育”呢?心育则是心理层面的教育和疏导。比如焦虑、紧张、急躁、自控力差等心理问题,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心理诊断师和理疗师,要针对学生心里存在问题着手解决。
要想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只是谈心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带他们走出去活动。所以书院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学生去郊游,去公园里面做活动,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活动,更容易敞开心扉,才容易解决学生的心里问题。周末活动不单单只是“心育”,而是和“动育”相结合一起实施的。如此看来,王文佳校长的育人方式确实与众不同。
“境育”就是环境育人。阳光书院虽然才成立五年,王校长着力让书院的硬环境愈来愈好。对于软环境建设,除了激励全体老师的积极进取,每年假期学校还组织师生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进行考察和拓展,不但要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与最好的大学,让师生去思、去想、去增长见识。
“食育”就是饮食习惯、饮食卫生、饮食均衡和饮食健康的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认知不到位,我们要矫正学生挑食、偏食、吃零食这类不好的习惯。阳光书院每年三月份举行素食节,目的是通过不同的饮食方式和活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受绿色的饮食习惯。书院也在落实开展光盘行动,让学生做到自己收,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八育”新理念指导下,阳光书院达到了“五个零”,即“零监考”、“零迟到”、“零管理”、“零违纪”、“零生病”。学生从“跟我学”变为“我要学”。
王伯群在《大夏大学民族复兴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厉行人格教育,以陶冶健全之国民道德;提倡生产教育,以救济垂危之国民经济;奖励科学教育,以发展自然之无尽宝藏;实施军事教育,以培养民族之自卫能力”,就分别阐述了各种育人的标准,以及能达到的成果。而王文佳校长的“八育”的标准,不仅是王伯群标准的提升,也是理念的进步,符合当今教育发展和时代潮流。
秉承传统——立德为本
王文佳校长在“立德为本、弘毅为志”(校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八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可见“立德”是阳光书院很重要的一个标准。王文佳校长曾在校刊上撰文《兴仁义、固德基》,文中提到:“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孔子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把“仁义”作为传统道德别称,常与“道德”并称“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仁义”是学会做人的根本。正所谓“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所以,大兴仁义,也是为了巩固道德根基。
王文佳校长从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一个点做起,将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的结合。据了解,王文佳校长正在筹备成立全国性的“德育教育实验学校联盟”,和全国道德教育先进学校开展交流,将更多更好的德育教育模式引进贵州,也将书院的德育教育模式推向全国。
与时俱进——立足信息化
阳光书院在创建的过程中,时逢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王文佳校长介绍,阳光书院率先在贵州范围内实现了“万兆进校园,千兆到班级”的“班班通”,双屏交互一体机覆盖所有教学班级,还建起了在线录播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并一进了一批先进设施设备。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书院独创了“一问、二元、三度、四常、五特”新型智慧课堂,即“新型智慧课堂”,得到了学生和家长广泛好评,教育主管部门及专家们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院年增设的在线直播扶贫课堂,已面向黔西南州直播节课。年6月17日,领导在贵州调研时,阳光书院被教育厅选为全省唯一一所在线教育扶贫直播课汇报的学校;年5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贵州出席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时,观看了阳光书院在线教育扶贫直播课堂;年5月15日贵州省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现场会在兴义召开,阳光书院为主会场;年11月20至23日,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上,阳光书院的“新型智慧课堂”受到国内外观展专家好评;年12月13日,全国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阳光书院举行……
勤学创新——平凡而伟大
王文佳校长说“教育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他喜欢读书、积累、思考,多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在《中小学管理》、《校长论坛》、《贵州教育》、《华夏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独立编写专著《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综合素质》、《素养修炼》、《王文佳文稿》、《校长寄语》、《校长助你成为学习能手》等多部书籍,稿件文字总和超万字。
近年来,随着阳光书院影响力的扩大,省内外专程到阳光书院参观学习的学校达数百所,王文佳校长也先后受邀到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江苏、山东等地讲学,多次在校长论坛、校长峰会上发表办学思想主旨演讲。
采访结束后,记者在宣传栏上看到了书院的办学理念:构建阳光校园,践行阳光教育;塑造阳光教师,着力阳光育人;推行阳光体育,倡导阳光生活;拥有阳光心态,培育阳光少年。虽然看似平凡,却如“暖以长物”般充满阳光与书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tc/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