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林正打造中国版“卡帕多奇亚”,双乳峰景区周边农家乐生意兴隆······来看黔西南如何加快推进扶贫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延时摄影:来看看喀斯特地貌万峰林的美景。
新华社记者:李放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万峰林景区位于黔滇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区腹地,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长久以来,一座座大山阻挡着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但如今,这里凭借山地旅游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山里升起了热气球,也升起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希望。来!一起看看中国版的卡帕多奇亚!
新华社记者:李放
布依族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沿江乡镇及南盘江流域部分地区。
八音坐唱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万峰林景区表演八音坐唱的一位布依族姑娘告诉我们,在她们这,不会唱歌的话可是找不到媳妇的。
新华社记者:高洁
此外,黔西南州还在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方式方法,截至年,当地通过景区建设直接带动贫困户户,间接带动贫困户户,直接带动贫困村人数近人,间接带动贫困村人数超过万人。
贵州省黔西南州以山地旅游扶贫计划为抓手,打响旅游扶贫攻坚战,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截至年共培训青壮年劳动人员人,其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2人,乡村特色旅游培训人,为精准贫困户在旅游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年旅游收入达.21亿元,同比增长61.4%,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同比增长50.2%。
新华社记者:李放
万峰林旅游的火爆带动了山脚下的一家家农户,一碗普通的蛋炒饭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一个人花不到10元就能吃的很好,很多游客说“吃到了儿时的味道”。
新华社记者:李放
换一个角度看看热气球起飞
山西洪洞的威风锣鼓队来贵州交流汇演,南北不同风格的表演,带给游客不同的感受。
新华社记者:高洁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在茶林社区,当地的苗族同胞在民族广场上高兴地跳起板凳舞。随着旅游扶贫的深入实施,曾经居住在石漠山区的困难群众正逐步走上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新华社记者:高洁为了让搬过来的困难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社区内建设了土布小镇供参观办公,大力发展土布编制厂,请来广东的一些设计师将传统的布依族土布进行的现代包装设计。还有一家企业创造性将沉香粉融入小屯古法造纸的纸张里,建设造纸厂提供工作机会给当地人。
茶林社区位于贞丰县者相镇东南部,是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搬完后居民总达户人,是个汉、布依、苗族等民族杂居的社区。
大山里的村民哪里能知道种花比种粮食赚钱,实际上,他们一开始是拒绝的。贵州省当地的农业专家才是幕后高人。经过他们的考察,他们觉得当地的气候、湿度、土壤,适应种植玫瑰花。
村里种植的玫瑰花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观赏,不同种类的玫瑰可以做食品、也可以做玫瑰花酒,村里的民宿也刚刚建成。
“水经石上流,风从花间过,人在诗画里,胜似桃花园。”这首诗写的就是我此次扶贫蹲点的村子之一——贵州贞丰县永丰街道必克村。村里约有户人家,以种植业为主,曾经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如今刚刚向玫瑰产业发力。
新华社记者:肖艳贞丰奇峰旅游开发公司是双乳峰景区的开发公司,公司总经理殷航介绍,目前景区每年游客接待量在三十万人左右,景区还在不断升级改造当中,将打造以母亲文化为主的景区文化,同时推出更多体验性项目。
三岔河露营基地与双乳峰两大景区均位于贞丰县者相镇。镇长韦正军介绍,仅在纳孔村,年就接待游客达万人次,直接带动人脱贫致富,间接带动2.2万人脱贫摘帽。
连同双乳峰这个核心景点,景区内贞观寺、圣乳泉、石林等也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据统计,去年贞丰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2亿元,同比增长59%,游客数量超过万人,同比增长56%。仅双乳峰景区目前就带动当地多村民就业。
据基地负责人卢玮介绍,整个景区投资将近2亿元,在这里,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需求都能满足。水上舞台也是一大亮点,今年还举办了音乐节,有3个可旋转升降机械台变换不同场景,将舞台演出变得立体丰富。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景区导游徐敏介绍游玩景区的攻略,其中游客一般在布依广场可以拍到双乳峰的最佳角度。当感到疲惫之时,也可在圣乳泉休息。
新华社记者:肖艳
每周景区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客通过扫描 同样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的双乳峰景区被誉为“天下奇观、地质绝品”。千百年来当地布依族人民把双乳峰当做“大地之母”和“生命之源”来崇拜。
新华社记者:肖艳
布依族大叔表演《风吹木叶喊妹来》。吹木叶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寻觅知音的一种独特而广泛的方式。小小的一片木叶简直成了神奇的乐器。用它可吹奏多种曲调,表达丰富的感情。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在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的不远处,就是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纳孔布依古寨。当地的群众代代相传着一种曲艺说唱形式——“八音坐唱”。
新华社记者:肖艳
90后女大学生王天榕在景区边上开了一家名为“布依田园居”的农家乐,主打民族特色,环境古朴雅静。顾客在这里可以打糍粑、做灰粽、观看演出,五一期间,店里生意十分红火,每天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三岔河国际露营村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占地面积亩。这里有山有水,特别适合野外露营、休闲旅游。基地分为房车露营区、星空酒店区、帐篷露营区、生活服务区、度假酒店区、水上舞台等多个部分。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来源:新华客户端
责任编辑:曹松
本期审稿:蔡桂兰
值班统筹:石磊
值班总编:宋娜
兴义市新闻中心
兴义市新闻中心新媒体:
微博:
兴义市新闻中心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xx/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