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兴义市 >> 兴义市特产 >> 正文 >> 正文

文化兴义兴义人的电影记忆上

来源:兴义市 时间:2020-9-21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60622/4877565.html

温馨提示:视频时长15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兴义人看的第一场电影居然没有在兴义城区,而是在距离县城很远的一个乡镇放映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兴义的第一场电影又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放映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则要从兴义道光年间的历史背景说起。道光年间,自法国教士胡博理在兴义泥凼开设教堂开始,大量的传教士纷纷涌入兴义。他们之中,尤以法国传人居多。这些法国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兴义。在向人们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明,而电影就是由他们最早从法国带过来的。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一九三六年,法国传教士在传教的兴义县鲁屯乡场上演了一场无声电影。该片由法国百代公司摄制,名叫《小侠客》。根据相关历史资料介绍,影片放映当晚,不但本乡群众,就连远在兴义城区和周边四邻的民众也是蜂拥而至。

这一年,居住在下五屯永康堡(bǔ)的刘显潜已经七十一岁了。刘显潜曾经任安义镇总兵,黔西观察使、贵西道尹、贵州巡按使、护国军援川总司令、滇黔边防督办、贵州军事会办。同时,还在年任滇黔建国军第一路军第七军总司令官,授民国陆军中将的他已经下野回乡闲赋多年。当他听说法国传教士在鲁屯乡放电影一事,心中很不平静。他感觉身为兴义人,看一场电影却要外国人带入,真不是滋味。于是,他萌发了一个念头,自己也要尽些微薄之力,让乡亲们看一场电影,开开洋浑。在打听到邻近的云南昆明有电影机器这个“洋玩艺”后,他动心了,当即安排下人不惜花费银子,去昆明借一台放映机,重金聘请放映员来兴义放场电影,让兴义人民都欣赏欣赏西洋电影这稀奇玩意。

一九三八年二月,兴义大地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一支人挑马驮的放映队从昆明出发,历尽艰辛,奔波半月才来到兴义。见电影队进了兴义城郊的下五屯永康堡(bǔ),刘显潜心中格外兴奋,立即安排在县城“两湖会馆”,即今天的兴义一小附近种子公司处搭台筹备电影播放事宜。当天,人们奔走相告刘氏将在“两湖会馆”播放电影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天还没有擦黑,兴义城的其他街道已是万人空巷,大家怀着兴奋与向往,早早地向“两湖会馆”聚集。当晚,兴义人民如愿以偿目睹了名叫《小英雄》的这场无声电影。当时的兴义人把这场无声电影,称为“哑巴电影”。而这场“哑巴电影”的播放,着实让兴义人破天荒开了一次洋浑。

心愿已遂的刘显潜于当年病逝。这以后,兴义人便在很长时间都无缘观看电影。人们翘首以盼,希望能再次目睹荧屏上的精彩。八年后,即民国三十五年(),援华美军驻扎兴义龙井乡。据说,美国人所以选择驻扎在龙井,是因为龙井乡几十户人家被一片遮天蔽日的树林包裹,且有一口香甜的大水井。美军部队带来大量援华物资的同时,也随身带来先进的电影设备,先后在兴义城、龙井放映了多场美国电影。其中,有当时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彩色电影《乱世佳人》。据笔者之祖父回忆,当时他们在龙井看电影,美国士兵很友善,掏出骆驼牌香烟散发给看电影的男士,接烟的男士笑咪咪的给美国兵点烟,美国兵则弯下头来接火。然后,这些“老外”一边吐出烟圈,一边竖起大拇指,接连说出一串串“OK!OK!OK!”这就是民国时期的兴义人,依靠国外引进,欣赏外国影片的遥远记忆。

关于电影最温暖的记忆,那是解放之初翘首盼望电影队进村庄播映的日子。一九五一年,为让刚刚翻身解放的兴义人民感受到党的温暖,贵州省军区组织电影队来到兴义放电影慰问兴义人民。电影队到达兴义后,先后在兴义中学,即今天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操场,场心公园,即今天的街心花园等处播放了几场新出的影片。

印象最深的是播放第一部电影故事片《翠岗红旗》,该片讲述年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翠岗的红军战士江猛子的新婚妻子向五儿,为了抚养刚出身的儿子,被迫到地主封之国家当奶妈。她利用特殊的身份,多次智送情报,帮助游击队免遭敌人袭击。一九四七年,已身为解放军师长的江猛子率队剿匪返回故里,消灭了残匪及匪首萧镇魁,一家人最终团聚。另一部则是苏联电影《攻克柏林》,该片描写前苏联卫国战争后期,红军经过艰苦战斗,击溃柏林守军,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故事。当然,除了这两部战争片,兴义人民还观看到了另一部苏联喜剧片,影片名叫《幸福的生活》。

在这一段时间,人们看电影往往是在学校操场、乡镇区公所宽敞的场地,或是村级公房的晒坝,甚至是一块空着的田地,电影荧屏是一块床单大小的白布,若干人便盘腿坐在荧屏前的地上津津有味地观看。那年月,有时一晚要播好几场同样的电影,以便没能赶到的群众也可以看到电影内容。然而,许多群众早早赶到,看了一场,意犹未尽,又与后面赶来的群众一道再观看一次。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一场电影,在东村播放时,西村的群众赶去观看,再来西村播放时,东村的群众依然赶来重复观看。有的村与村之间,距离两个小时的路程,但没人嫌远,尤其是年轻人,三五个相约便可赶去看到半夜才回家。

省军区安排的电影慰问团走后,人们越发感到电影的精彩,幻想咱们兴义这个地方要是能有一支电影队,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好事呀。人民政府急人民之所急,一九五三年,贵州兴义地区电影分队成立,由汪吉云任队长,下设三个电影分队,巡回负责全地区册亨、望谟、兴义、兴仁、贞丰、安龙、晴隆、普安等地的放映工作。电影队工作人员每天人背马驮,走村窜寨,将党的温暖送到最基层。一九五四年,由兴义县政府原县长,时任地委宣传部部长的黄辅忠负责筹建兴义电影院,年建成投用。人们终于结束了始终站着在野外看电影,下雨时都要冒雨观看的历史。

兴义电影院开映那天,前来观看电影的人们稳稳当当,神气十足地坐在电影院里,自豪而又兴奋地观看了第一部电影《黑孩子》。影片由苏联其辅电影制片厂于一九五二年出品,讲述一八四六年俄国海防舰“勇工”号水手,拯救被人贩子偷偷贩运的黑人小孩马克西姆卡的故事。此后,兴义电影院陆续放映了这一时期,苏联及国产大量优秀影片。至此,兴义人终于有机会坐在自己的电影院中,舒适地观看电影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tc/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