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兴义市 >> 兴义市学校 >> 正文 >> 正文

文化泥巴墙上的记忆兴义网

来源:兴义市 时间:2020-9-21

有一种房屋的墙身不需要石头和砖块,更不需要沙浆与水泥,而它的坚固程度却令人为之惊叹,据说在战争年代,连子弹都打不穿它。别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在兴义市与邻省云南交界处的乌沙、威舍等乡镇,就依然保存有这样的古老房屋,这些房屋是怎么建造起来的?

春夏时节,为寻找那一抹土墙上的记忆,采访组一行驱车行驶在云贵高原交界的黄泥河贵州岸。渐渐地,那一面面土墙开始零星地呈现出来。在众多的传统建筑中,最为集中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墙,是在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的戈备组,那里可以说就是典型的泥丕房村庄,也被一些玩艺术的摄影爱好者称为“土墙人家”。

虽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许多人家都住进了新房,但这里用泥土铸成的多栋房屋却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那么用泥土筑就的房子住起来怎么样?它们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呢?

走进戈备,一行人的思绪瞬间跨越时空,仿佛走进了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古老村落。一栋栋上盖青灰色瓦片,下砌土黄色墙壁的房屋,在绿树掩映的山间或明或暗地显露出来,是那样的古朴自然,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在村子巷道中行走,不时会遇上几头牛或一队骡马缓缓走过,更有牛马将头从土墙建筑的窗口伸出来,悠闲自在地咀嚼着什么。或许你会问,这样的景致,它是曾经的存在吗?这没有人会质疑。可它又是如今的存在么?或许真没多少人敢相信。然而,就在我们的眼前,一壁壁古朴的土黄泥墙真真切切,它不是真实的存在,又能是什么呢?

几年前,州内摄影圈颇具实力的张先生,曾不辞辛苦来到乌沙镇普梯村戈备组这个自然村庄,用手中的相机触碰了这里的土墙建筑,并将所摄作品首次结集编纂成一本精美的画册。

州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主席彭殿基在为这本古朴的画册作序时写道:“手捧《土墙人家》,就有了贴近山里人的缘分。翻阅帧帧浸透土黄色彩的作品,思绪万千……”对乌沙普梯的独特土墙建筑,以及整个村落的格局赞叹不已。

据相交史料记载,夯土筑墙在我国已经有六千多年历史,最早见于城墙和宫殿基础的建筑,故有夯实基础之说。夯土造屋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了。到了汉代的民居建筑,使用夯土墙的就更加多了起来,而且在夯土建造城墙时,开始使用水平方向的木骨墙筋,相当于当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比如唐朝长安的皇城与宫墙,均为夯土墙,就连城内的里坊也是用夯土墙分隔的。北宋经典建筑史籍《营造法式》一书对夯土墙技术的成就作了系统总结:“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

在普梯村,除戈备组而外,到洒泥、革居、茄克等村民组,依然零星分布着这样仿佛古董似的土墙建筑,全村共计约有三四百栋。尽管具有优势的砖木结构正在取代和排挤,甚至抵制夯土墙瓦屋,加上现代钢筋混泥土建筑的坚固和更大的优势,其他地方的夯土墙建筑纷纷土崩瓦解,但普梯村的大多数村民却依然将这些黄褐色的玩意儿留了下来。或许,是因为这地方的土墙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那土墙上的每一块土,都是如免烧砖一样的规则长方形土砖形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记者就这个问题与该村戈备组一位九十五岁的张国繁老人交谈起来。

当记者问及这个村寨里的土墙房子有多长历史时,普梯村戈备组九十四岁的张国繁老爷爷回答说,大概有两三百年了。他说他的爷爷,爷爷的爷爷住的都是这样的土墙房子。对于为什么这些房子都是用泥土砖垒砌而成?又是如何做成的问题,张老打开了话匣子。

张国繁老人介绍,普梯这个地方历来就缺石头,老辈人就用这些泥土砖来砌墙盖屋。原来老房子用的泥土砖,但那是用锄头挖出来的泥土块,很不规则,不像后来的土砖这样匀净。在后一代的发展中,则是用当地的土田,把谷桩割掉,当田里的泥土还有点潮湿的时候,就用拍板来拍平。拍平之后,就用草绳来拉线,需要多长,需要多宽,既拉经线,又拉纬线。拉起线以后,就再拿那个拍板来拍,然后用砖刀顺这个线来切割。切了之后,就让它在田里自然干燥,等到开裂以后再来翻。将里面未切到的部分翻出来,把先前没切到的多余的那部分切掉。然后,就把这些泥砖在田里竖立起来继续干燥,等全部干燥好,就把它一堆堆地码起来,然后再挑回家去,这样就可以用来砌墙了。

用泥土砖来砌墙也非常讲究,尤其是墙的转角处,基本上采用的是“一丁一走”式来砌筑,并用吊线砣吊线使之墙身垂直平整。因为转角的砖要达到角尺效果,就要转得科学合理,房屋才会即牢固又好看,不至于歪歪斜斜。

从张老口中,大家终于明白这里的土墙历史与土墙故事。村民们看见有客人进寨,也纷纷热心地加入到介绍村情与土墙建筑的队伍中来。村民们说,自从有了这个村子,这里就开始有了土墙垒起的房屋。缺石少木的环境,让世居在这里的先民们发挥聪明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里最多最方便取用的资源,具有粘性的黄泥土做成泥砖砌墙建屋。每年秋收之后,在割掉稻草,稻桩尚存还含有些水份的泥田里,有技艺者画线开槽,切割泥土成长块,找来拍板将其拍打紧致之后,再把它码整齐,让其留在田里数月时间,待其慢慢自然干燥。过了冬季,在来年三四月份,到田里将其翻身切割成标准的长方块,再搬运集中,就可以用来砌墙盖新房了。村子中凡是有黄泥土的田地,即可取土成砖,加上干稻草经纬其间,与粘性极强的黄泥沙土干涸一体,仿佛土造的钢筋水泥,不用锻烧,异常坚固,所垒之墙百年不会松散塌陷,甚至比夹板筑成的墙体都要坚固许多倍。

相传,戈备这个寨子曾历经过两次战争,村里时间久一些的土墙上,如今还留有星星点点的弹痕,但没有一壁土墙被子弹穿,这足以说明了这土墙墙体的牢固程度。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介绍,戈备的土墙建筑主要从邻省云南富源、罗平等地引进制作技术,将田土利用起来,自制土砖,自己烧瓦,垒墙建屋。到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后期,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依然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土墙屋子里。村主任张孝兵介绍,整个寨子里的人从记事时起,就有了这种土墙建筑。至于是何年何月开始有这种建筑的,大家都说不清楚。

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村民建筑土墙房屋的技术都是上一辈手把手传下来的。寨子中居住最早,繁衍分支户数最多高、张、郭、潘几个姓,至少已在这里传承了九至十代以上。

戈备,乃至整个普梯村的土砖墙房屋实在是一个让人惊叹不已的故事,那古朴的黄褐色为这充满智慧的建筑奇迹注脚。今人无法想象,先辈们是用怎样强悍的智慧,去造就出那一片我们现代人无法描绘的宏伟。那一面面土墙,每一壁都蕴藏着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故事,至今仍然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走进这些由泥砖垒起来的村庄,我们就找到了泥巴墙的影子。在一栋栋土黄色的古老房屋中,油亮发红的腊肉香肠,吊满房屋天平的一架架玉米,屋前摇摆着尾巴黄狗,全都那样真真切切,满是温馨!

责任编辑:石磊马光翠李思洁

兴义市新闻中心

兴义市新闻中心新媒体:

微博:

兴义市新闻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xx/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