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兴义,在旅游宣传推介上,可谓五彩纷呈:山的王国、花的世界、云的故乡、旅游休闲目的地等等。其实,兴义还是一座天然的奇石宝库。
说兴义是一座天然的奇石宝库,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不必说气势磅礴的万峰林,单就马岭河峡谷边沿的碳酸钙壁挂,就形成了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观。看万峰林,横看成岭侧成峰;观马岭河峡谷,又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谷深流急、壁挂如织、群瀑横飞,令观者目不暇接。
据专家考证,数十亿年前,地处西南边陲的云贵区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洋与大陆交织。然而,曾经的滇黔古海虽然漫无边际,但终将抵挡不住地壳(qiào)运动的威力而慢慢消落,留下一片如今称为兴义的土地。这一片土地虽然远离大海,却处处散发着海洋的气息。有一个叫做贵州龙的海洋生物,就是铁证,它不仅把兴义的故事拉回到海里,拉回到三迭纪,还让人们见证了岩石的沉积。上世纪五十年代,贵州龙作为二十世纪世界最罕见的科学发现,揭开了两亿四千万年前的奇迹。
大海退去,山峰崛起。亿万年裂变之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以无法想象的坚韧,把兴义雕刻成万峰林立。山的海洋里,万物走了又来,来了又去。一万五千年前,人类的脚步踏上这里。顶效猫猫洞、丰都张口洞,在万峰林下,在马岭河畔,兴义人繁衍生息,与山顶洞人、元谋人并列在一起,把之后的岁月,在-他们对石头的打砸里延续。世人都知道古夜郎的神秘,铜车马、连枝灯、摇钱树,精美的文物破土而出,山地文明星火传承,开花结果。
有一位古人,在明朝时期就义务为兴义这座天然奇石宝库作了最早的宣传。他虽然未曾入仕做官,却用一生的心血,做出了光照千秋的伟业,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记录了地理上的奇迹。
这人便是徐霞客先生,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驴友。年5月,他经云南曲靖地区,渡过云贵那段叫岔江的界河,首次踏上兴义万峰林的茫茫高山,从海到山,从山到海,喟然而叹:“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此又其西南之极也……”
兴义,第一次被外界发现。贵州是一个多山地区,喀斯特地型地貌尤为显著,而兴义则是这一区域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这里山川秀丽,奇峰林立,独具特色的锥状喀斯特地貌,天沟地缝的马岭河大峡谷,尤其与临省云南昆明辖区内路南相媲美的泥凼石林,更是景奇石美,那些石牙、峰丛、溶洞等景观,堪称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
在兴义这一片广袤而又原始的土地上,蕴藏着种类繁多、藏量丰富、品质上乘的观赏石资源。早在年11月7日这天,蛰(zhé)居于贵州西南偏远山区的兴义,在中国观赏石文化史上就写下了不朽的一页。当天早上9点,在国家级重点风景区马岭河峡谷大门外,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与兴义人民一道,见证了兴义喜获“中国观赏石之乡”揭牌仪式的重要时刻。至此,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盘江奇石,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完成了一次质的蜕变。在已经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等著名旅游风景区的兴义,又从观赏石渠道寻找到一个打造地方旅游文化的突破口。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化的复苏或兴起,都将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观赏石文化也一样其实,兴义玩石起步较晚。晚清民国时期,兴义的文化名人虽然也有涉足奇石者,但十分小众,没成气候,始终未能形成玩石风气,甚至有人认为玩石是不务正业者的歪风而被排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股中国古老的观赏石文化之风悄然苏醒。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股风以不可阻挡之势,从南向北,吹遍广州、柳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大中城市。到了90年代之后,当那首《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之时,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彻底唤醒了观赏石文化的复苏,使赏石这一积淀了中国上千年历史的文化活动,不再被偏见地视为闲人的无聊之举,从而得以堂而皇之地登上高雅的艺术殿堂。
与此同时,上海、广州、柳州、昆明、北京、辽宁、内蒙等地,全国性的奇石展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举办。这些石展的成功举办,必然促进赏石活动的开展,石展中时时爆出成交天价,刺激着各地奇石玩家的神经。可是,80年代的观赏石市场,目光大多锁定在太湖石、灵壁石、英德石、林虑石、青州石、昆山石、吕梁石等传统名石上,包括后来名噪一时的柳州大化石也才刚刚开始为人所识。至于当时还待字闺中的兴义盘江石,那就更加无人知晓了。兴义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石展,是在80年代的老城跋浪亭举办的,即现在的八一公园所在。那时的石展,看热闹的多,懂赏石的少。到了90年代,因受其它省市观赏石文化活跃氛围的影响,兴义石友开始努力,奋起直追,只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兴义的赏石文化即取得了长足进展。
兴义赏石文化的迅速提升,缘于参加一次省外的国际性奇石展览,那便是在广西柳州举办的第二届亚太地区奇石展。当接到邀请函时,兴义石友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有见大世面的机会了,忧的则是兴义的石头是否拿得出手去参展。因为对外界的赏石文化情况知之甚少,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只知己而不知彼,不清楚外界的水到底有多深。眼看柳州奇石开展日期渐渐逼近,几位资深老石友经过认真商量,一咬牙,决定将盘江奇石推出参展,去淌一淌外面的水究竟有多深。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次参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至此之后,兴义观赏石文化才终于融入了中国观赏石文化的大家庭,并得以不断进展和完善,同时彰显了盘江奇石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为什么兴义的观赏石文化会在短短的十数年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奇石界资深的前辈给出了答案,那是因为盘江奇石继承了中国传统观赏石文化的精髓。
兴义观赏石文化发展至今,极大多数人都知道盘江石闻名天下,但并知道精品的“黔太湖石”曾经就出自这里。究其赏石文化根脉,要追溯到清代咸丰年间。据史料记载,年,白旗起义军攻破兴义府所在地安龙,时任知府胡霖澍逃往兴义时死于乱军之中。孙清彦接任知府,临时把府署移设兴义,孙清彦当时是西南著名的书画家,博览群书,为人雅好,乃一介书生。年至年,白旗军三度攻破兴义县城,三次被下五屯刘官礼指挥家丁协同清兵平定。虽然耽于兵马政事,在偶尔的闲暇里,孙清彦常与下五屯刘官礼品茗论书、论画、论石。在时局动荡不安的三年里,孙清彦写下了自己一生赏石与画竹、画石的心得《石竹谱》。他在《石竹谱》的《论石》上论赏画太湖石时说:“此太湖石也,画不皆以圭积凹凸为主,且须令石质极坚,如敲,有金铁之音……”论赏画玲珑石时说:“玲珑石不易于破碎,以配竹兰,尤以简净为佳……”据几位资深石友推断,玲珑石应是产于今天的兴义市则戎乡海子村一个溶洞里的石头。如此说来,孙清彦算得上兴义这块土地上赏玩奇石的鼻祖了。至今,那部《石竹谱》还在兴义书画家王长贵的家里收藏着,而孙清彦当年品评过的石头早已不知所踪。
万峰林的遥想,马岭河的记忆,仿佛总是金戈铁马、号角回荡。山地的国度,让交通成为天堑;山地的海洋,却意外地为人类留下了宝贵财富,这是大自然对兴义的厚爱和馈赠,理当珍惜。
作者:高雪
责任编辑:陈锋
本期审稿:蔡桂兰
值班统筹:石磊
值班总编:宋娜
法律顾问:贵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杨出波律师韦娜律师
兴义市新闻中心
兴义市新闻中心新媒体:
微博:
兴义市新闻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yizx.com/xysxx/6372.html